遭受言语霸凌、感情受创痛苦?专家解答:都是「互动」出问题

编辑/Ann 图/商周出版提供、翻摄自unsplash

人际关系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最难摸索也最难平衡的课题。我们在不同身份之下生存,却忘记了如何保持快乐。《修复关系,成为更好的自己》一书就从包文家庭系统论与案例下手,带你重新拥有真正的自己。

近期校园霸凌事件频传,我们在教育小孩如何保护自己的同时,却没教「如何不去霸凌别人」以及「为何会有霸凌事件」。而书中提到的包文家庭系统理论,正是教你如何去看懂人际关系的种种样貌关联,任何事件的发生都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早就埋下伏笔

问题不在做法,而是做法背后的想法

场景一:小二阿明学校同学打架,情绪暴走。场景二:父母亲在家庭激烈口角,并扬言要离婚。场景三:父母亲共同面对孩子在学校的不当行为。

面对这三个场景,一般人可能会说场景一的小孩需要学习情绪控管,场景二的父母需要好好沟通,至于场景三,或许会说他们是一对尽责的父母亲。

但是,这三个看似各自独立的场景,却也可能相互关联,形成一场永不停止且不断循环演出的戏码:阿明常常在家目睹父母情绪高涨的争执,他自然会被这些情绪张力影响,一旦跟同学有所摩擦,他很自动地就会以发飙来释放内在的情绪压力

而当他的暴走行为引起学校关注,要求父母共同来处理时,父母便会很有默契地不再为两人间的问题争执,反而能够共同合作陪伴阿明走过他的情绪风暴,直到下次父母又开始有了更强烈更频繁的激烈冲突……。

在「关系」中,一切都是「相互的」

包文家庭系统理论是指面对家庭问题时,不再只看出现的症状,而是用整体来看家庭中的互动,这样才能真正了解问题的根源,了解后,改变才可能发生。如果我们使用「A造成B」的思考方式,通常只是咎责。就好像去检讨一个霸凌者的行为,指责他缺乏社交技巧或归咎父母不会教孩子,这类都是「A造成B」的直线型思考方式,其实效果并不大。

但是如果以家庭系统论探究问题的源头,「循环型」的思考方式,把责任找回来,就能有效解决。此时我们应该去思考,霸凌者在与家人的互动关系上,出现了什么问题。通常叛逆、难相处和坏脾气只是家庭问题的一个症状,真正的问题不只在霸凌者和父、母本身,也存在于他们三人间的互动模式

家庭中每个成员反应,促成这一连串的后续反应,就像骨牌效应般一个接一个,每个成员都参与制造问题。上一代的互动模式复制到下一代,包文称之为跨世代传递(multi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process)。所以如果每个人都可以中断不好的互动模式,从自身去减少摩擦,承担自己的责任。而不是仅仅指责霸凌者,或许这类事件才会真正得到解决。

书名:《修复关系,成为更好的自己》★作者: 邱淑惠博士出版社:商周出版★出版日期:2019年5月30日★建议售价新台币280元

►►看更多时尚资讯分享,快来下载星光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