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昌专栏-黑泽明的政治讯号

黑泽明(右)3岁时与日后影响他深巨的哥哥合影。(麦田提供)

戏剧反映时代的旋律,也是宣传主义之所在。世人都认得日本电影天皇黑泽明,但谁会料想得到,这位影坛名导过世16年之后的今天,他那无所不在的戏剧魅力,竟然还深深地影响了中日关系呢?

中国大陆中央电视台刚播完的连续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有一幕是描述邓小平为了互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前往日本,那是1978年10月的东京,背景音乐放的是当时日本最夯的电视剧《姿三四郎》主题曲。

黑泽明 姿三四郎 邓小平

《姿三四郎》是小说家富田常雄的长篇小说,曾经数度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但真正走红的关键是黑泽明,他在作品问世的翌年、亦即1943年改编拍摄为电影处女作《姿三四郎》,从此扬名天下。当年电影皆需送审,担任审查官的知名导演小津安二郎曾赞叹:「如果100分是满分的话,这出电影可拿120分。」

设定在明治时代的《姿三四郎》,故事其实很简单,刚结束国内动乱的日本社会,因西方文明的到来而呈现百家争鸣,日本武术界也四分五裂,传统的柔术派面临改革的柔道派挑战。年轻气盛的主人翁,为拜师学艺而涉入江湖恩怨,在明争暗斗之间也掺杂儿女情长的剧情。

现在看来,这样的剧本简直是老掉牙,以前卲氏电影出品的武侠片,几乎千篇一律都是如此。然而,当年黑泽明出手却已然有大师的架式,他将《姿三四郎》拍得宛如一出讲述人生哲理与武术真义的经典电影,处处充满哲思,中国大陆甚且认定该片是模仿中国千年武学,为日本法西斯主义的侵略战争提供了救赎。

今年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央视制播的这档历史连续剧,当然是为了向这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致敬。邓小平首度出访日本那一年,甫确立其党内领导人的地位,他在亲自主持的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重申了「四个现代化」的重要性,继续致力于将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的目标。

在一股奋起的氛围下,邓小平来到已快速跃进的日本,他参观日产汽车的工厂,也坐上奔驰的新干线,对于日本的经济发展留下深刻印象。经历过大跃进和文革动乱的邓小平,目睹日本的战后复兴感叹再三,承认中国起步确实晚了,应该向日本等先进国家学习。

《姿三四郎》主题曲的歌词就是描述这种不屈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那首歌一开场便唱着:「肯拚就会成功。若失败了,是男子汉就重新再来一次。要是不甘心,那就哭吧!哭吧!男子汉哭也无所谓,向前看吧!」那虽然是日本的时代之歌,却也呼应了中国领导人一趟海外参访观摩的心境。

邓小平智慧:搁置争议

邓小平那次的出访,不仅对1972年正常化之后的中日关系具有深远影响,也在日后以经济为中心的基本路线看到邓取经的影子。剧中的邓小平,坦承日本经济对中国而言是遥远的存在,但他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搞现代化建设,如果周边环境不稳定,国际环境对我们不利,那就不行。」

对于这些桥段的铺陈,左派的日本媒体曾引述中国大陆当地的日本企业人员看法,指剧中隐含了期盼改善日中关系的讯息。大陆历史剧向来充斥反日、仇日的公式,这是民族主义、爱国情绪使然,就如萧伯纳所言,「戏剧是宣传主义的地方」。

然而,站在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却带给日媒不一样的解读,或者说至少戏剧有了转变,不再是一味打倒日本鬼子之类的样板台词。在中日关系陷入浑沌之际,这出少了点负面评价的历史剧,似乎传递了一些耐人寻味的讯息。

中日双方为钓鱼台问题僵持不下,邓小平当年在东京的日本记者俱乐部谈及此事,曾提出「搁置争议」的主张,他说:「我们这一代缺少智慧,谈这个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意见,下一代总比我们聪明,一定会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法。」

邓小平回国后,上海电视台于1981年引进日本电视剧《姿三四郎》,那是中国的第一部外国电视连续剧;黑泽明在《姿三四郎》中表现的终极关怀和柔道哲学,也随之悄悄地走入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