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昌专栏-台湾原生建筑前进欧洲

故事要从导演李安的演讲说起,那一天,建筑黄声远也在场,而当晚他就要搭机飞赫尔辛基,除了出席一场建筑盛会之外,还要为田中央工作群在芬兰阿尔托博物馆的展出揭幕。

台下听众问李安,跟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团队合作,你自认是哪里人?而你的作品又是如何选择题材?「李安是这么认为,前者很困难被定义,但也不用去告诉别人,而后者就是生活在当下,只要努力真诚地对待自己。」黄声远回忆说道。

那天李安谈了很多,有一段话记忆深刻。「下决定往往是对性格考验,但不要在乎输赢或成败,如果不好也甘愿。」这番即席回答,在赢得满堂彩之余,也让黄声远想起自己与年轻建筑学子的互动。

宜兰深耕20多年,即使得奖无数名满天下,黄声远始终都不喜欢「建筑大师」的称号。他每天穿着夹脚拖闲晃,到处串门子,如同他的好友、实践大学建筑系副教授王俊雄所描述的,黄声远大概有一半时间花在「沟通」这件事情上,他跟左邻右舍聊天,从倾听中发现问题,也不厌其烦地说服业主,减少避邻效应。

浪漫成性、作风低调的黄声远,守着兰阳平原做公共建筑,从宜兰河畔的旧市街生活回廊做到名闻遐迩的罗东文化工场,还有专供行人使用的津梅栈道,以及被誉为全台「最美夜总会」的樱花陵园。「他的作品多元丰富,不仅将建筑专业拓展至很宽广的境界,更重要的是他把建筑与环境协调得很好。」王俊雄如此评价,「虽然有些声音批评黄声远毫无个人风格,但没有固定样貌,与周边环境融合,并且具有吸引力,不就是田中央的精神?」

2015年夏天,田中央工作群应邀在东京展出,以Living in Place(活出场所为题。这是幕后推手远藤信行从TOTO退休前的代表作,也是黄声远与「没有风格」的田中央团队首度跃居国际舞台的处女秀。

在「间美术馆」(Gallery Ma)相中之前,带着自由主义色彩的黄声远,早借由日复一日的生活作息,实践了一个又一个具有社会性理想性的建筑作品。那就像田中央建筑师事务所年轻人,不论正职、实习生外籍生,都知道要跳进那面清澈的天然水池可以有很多的入水姿势,就如同他们在事务所里的共事被一视同仁地看待般的平等。

追求一种开放自由的价值无疑是田中央工作群奉行不渝的单纯信念,而这信念也让讲究简约素朴的芬兰建筑界看到了田中央。

5个多月前,黄声远告诉我,他受邀要去芬兰展出时,我还很纳闷。「田中央不是刚离开东京,才回到台湾,怎么又要去欧洲了?」然而,听过李安的那场演讲后,黄声远似乎找到了答案,原来做建筑与拍电影也有相同之处。「努力地对待自己,实践真诚的自我。」黄声远下了这样的注脚。

黄声远确实身体力行,否则不会感动一个30出头的日本建筑学者,这个叫作土岐文乃东北大学助理教授,决定要回到青森县弘前市,她计划循着田中央的模式重建自己的家乡

这是黄声远与田中央的魅力,有一点左派又天真的建筑哲学,而今,他们将前进欧洲,就像当年林怀民跟黄声远的经验谈,「回家乡的路最近的距离是从纽约巴黎出发…」那是飘洋过海而来的岛屿之声,一个台湾原生而且种在田中央的建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