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宇专栏-欧洲的机会与风险

欧洲货币何以沦落至此?这一切得从俄乌战争讲起。俄乌战争开打以后,欧洲与美国支援乌克兰,对俄罗斯展开制裁,俄罗斯反向报复,多次减少供应欧洲对俄罗斯最倚赖的资源-天然气,让欧洲的能源价格飙涨,疫情前荷兰天然气期货价格平均在20-30欧元间浮动,但俄乌战争开打后,价格飙至150-300欧元间波动,价格上涨10倍,严重影响欧洲电价。多家冶炼、化肥等制造业厂商吃不消高能源成本,纷纷宣布减产,影响工业生产。能源价格飙高,也让欧洲通膨居高不下,相较美国通膨年增率已连续两个月缓降,欧元区通膨年增率仍在月月创纪录新高。

这周俄罗斯通往德国的天然气管线-北溪1号与尚未营运的北溪2号管线,遭到不明人士炸毁,今年9月初俄罗斯已经停止供应北溪1号管线天然气,因此欧洲实际天然气供应量并未被影响,不过管线的炸毁,也代表就算俄罗斯明天就宣布停战,俄罗斯也无法继续输送天然气给德国,欧洲能源价格居高不下的状况,看来已经不受俄乌战争的影响。

欧洲通膨居高不下,欧洲央行今年中开始论调大幅转鹰,9月会议一口气升息3码,创下欧元成立以来最大单次升幅,英国央行自去年12月起则次次会议都进行升息。不过,在央行大幅紧缩货币政策之时,各国政府为减少能源危机带来的经济与政治冲击,纷纷推出各种补贴政策,未来欧洲各国恐怕陷入财政扩张、货币紧缩的尴尬局面。

近期最经典的案例当属英国,9/23英国新任财相宣布450亿英镑的减税计划,并称今年预算赤字增加幅度将达GDP的3至9%,引发英国公债与英镑连日遭到大幅度抛售,迫使英国央行在9/28进场购债干预。

不过,财政扩张下,央行若要压低通膨,便必需大幅升息,造成债市持续下跌;若要稳定债市进行购债,则等同是提供市场额外流动性,将造成通膨持续走扬。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间的互相矛盾,将导致政策反复,市场波动剧烈。

现在欧元兑美元跌至2000年以来低点,欧股本益比也降至11,远低于10年平均本益比15。投资人若想进场捡便宜,欧洲的不动产、非必需消费类股,相较美国的同种类股相比,超跌幅度较大,相较具有价值优势。但需要留意的是,欧洲目前尚未正式进入经济衰退,多家机构持续下调各国明年经济成长展望,短期欧股恐怕仍有下探空间。欧洲各国目前积极寻找替代俄罗斯的天然气与能源来源,而俄乌战争也终有结束的一天,若以长线视之,目前的欧元、欧股都便宜,或许会是相对不错的入场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