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宇专栏-中国能耗双控事件的表象与实际

事实上,研判这次中国能耗双控事件应该是一次「官场长鞭效应」下的政策错置,预期10月中下旬之后便会回归正常,跟棋局无关,也无须用什么阴谋论来解读。

中国的经济还在急起直追,人口多达14亿,原本便是全球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2020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联合国大会果断地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此发言被全球视为对抗气候变化战中的重要一步,因为若没有中国的配合,全球对抗气候变化的努力将不会成功。然而这样的宣告,很明显地没有被中国地方官员当作一回事。

在习近平即将参加苏格兰格拉斯哥召开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迁大会(COP26-2021)前,中国第一阶段2030年达峰值仍相距目标甚远。为加强地方官员对于碳中和政策的执行,中国发改委8月17日公布的「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提出包括广东、福建、云南、江苏等9个省上半年能耗强度不降反升,呈一级预警红灯。

然而这文件仅要求官员尽量配合,并没有相关问责机制,相关省份对于碳中和目标,依然故我。

发改委在9月16日提出《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除要求执行单位实行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更祭出问责条款。过去我行我素的地方政府一下慌了手脚,为快速达标,地方政府逐次向下级单位加大要求,在「官场长鞭效应」层层叠加之下,地方执行单位自以为聪明的祭出强制限电、停工措施。

事实上这样的措施,除让中央政府背锅,冲击中国经济发展外,也影响台商生产,更可能赶走全球供应链在中国的布局。很明显违背中国中央的本意。

人民日微信公众号「侠客岛」发文指出,「能耗双控」目标要求一直稳定,不存在临时加码。各地全力优化能耗指标,不惜关停生产甚至影响居民生活用电的「一刀切」做法,是为达成「双控」目标的「运动式」减碳,「说白了,跟开学前狂补作业一个道理」。

然而,很多中国媒体和部分网民没有搞清楚来龙去脉,却开始大内宣,号称此乃中央对美国下的「大棋局」,能耗双控、拉闸限电背后其实是一场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的争夺战、一场国与国之间的金融战,暗指美国将面临恶性通膨等。

此类网路诸葛幻想着自己的隆中对,用大棋论的方式搞低级红、高级黑,以致连中国央视也看不下去,发表在最近「限电停工潮」中,所谓「大棋论」遮蔽电煤供给短缺的基本事实,营造「为了限产而限电」的既视感,和「用电紧张纯属人为设限」的错位认知,不啻为用反智论调去刺激社会情绪,应在「尊崇常识」驱动下对此类「大棋论」直接果断地说「不」。

中国大陆9月底以来大规模地拉闸限电,有其内部缺煤发电、外部减碳排的双重压力,与其对抗美国沾不上关系;理性的分析,COP26-21将于10月31日开会,近期不惜冲击经济成长,大规模的拉闸限电已上了国际新闻版面,显示中国表态将会积极处理碳排放问题,自9月25日起接连十一长假这段期间的处置,可望对国际减排压力有所交代。

对内方面,若动真格地长期「拉闸限电」,中国经济恐呈现断崖式下坠,冲击产业、民生;在短期其他供电系统未能补足用电需求下,目前各地方政府已积极协助发电企业寻找发电煤炭来源,避免冬天来临仍面临缺电的民生问题。

研判本次的风暴仅是下级官员对于上级政策的错判,不可能长久持续下去,预期十一长假后政策力度可能减缓,COP26-21于11月12日结束后,习近平将面对2022年中共召开20大会议问题,中国将再度以民生、产业为主,维持经济稳定不硬着陆,暂时减少拉闸限电作为与降低碳减排焦点。那些自以为是的网路诸葛的隆中对、大棋论,只是自己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