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宇专栏-政府应多肯定寿险业对台湾的贡献

目前IFRS17会计准则预计2026年实施,各家保险业者正逐步进行会计制度的转换,相关财务、资产调整需要时间,主管机关若贸然加快实施的时程,可能会使部分保险业者的财务报表,面临更大压力,且国际会计准则在未来,或许仍有修订空间,而巩固台湾寿险业财务健全度,则是当务之急,要求业者立即达到远期目标,反而揠苗助长之疑虑。

在台湾,主管机关对于寿险业的监理向来十分严谨,事实上多数寿险业者的财务体质稳健。举例来说,台湾寿险业者的资本适足率(RBC)多在300%以上,跟邻近的韩国相比,当地寿险业者RBC平均仅270%;且主管机关多年前早已要求业者在计算RBC时,需考量汇率风险,这是韩国尚未通盘考量到的部分。

保险业是替个人、企业等客户承担风险的产业,以相对少的保费,让个人及企业在遭遇风险事件时,可以得到相应的保障。透过保险,以众人的力量,来分散个别的风险,让社会的各成员,能够得到保障。透过保险制度,达到互助合作的功效。保险业是使经济能够维持稳定运作的重要产业,在台湾经济与社会安定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近十几年来,台湾随保险件数的增加,理赔金额也持续创新高,2021年财产保险理赔950亿元,今年1~5月已达437亿元;2021年人寿保险给付达1.92兆元,是劳保给付的4.2倍,1~5月寿险给付就达0.76兆元。

保险业的申诉案件比率极低,在万分之0.25以下,显示保险业在理赔案件争议甚少,而对台湾社会、安全、保障等各方面贡献良多。

依据金管会保险局资料,2021年台湾保险渗透度(保费收入/GDP)达14.8%,全球排名第三,保险密度(人均保费支出)为13.6万元(4,804美元),全球排名第13,显示面对大环境的不安定,台湾民众大量运用保险,增加生活中的安心感,可以说保险业是台湾社会安全网中,相当重要的一环。

另一方面,台湾保险业从业人员每年稳定成长,2021底从业人员高达42.1万人,占整体受雇员工的5%,且每约已2~3万人新增就业机会,可见保险业对台湾整体劳动市场贡献良多。而台湾寿险业进行大量海外投资,一方面除增加了国人理财效益之外,从另一角度来看,也是改善国内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提升央行货币政策的空间与弹性,增加台湾经济的稳定性。

受到COVID-19疫情冲击,以及俄乌战争的影响,全球景气近来明显走弱,通膨气焰高涨,已造成主要央行货币政策转为紧缩,而影响最大的美国联准会,自3月以来更是连续大幅升息,至7月底已升息9码至2.25%~2.50%,升息幅度高达2.25个百分点,预计今年底前还会持续升息。

利率的大幅上扬,也提升全球保险业、台湾保险业营运的风险,以及保险公司净值大幅下降的危机。

在此关键时刻,建议政府对于占重要产业地位,对台湾经济、社会之运作与贡献甚大的保险业,在政策上应多给予支持,让保险业能够与台湾、与全球,一起度过这次的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