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野就地分赃 前瞻沦钱沾

立法院2日临时会处理前瞻后续4年预算筹编同意案,表决时除民众党外国民党民进党都表示赞成并通过此案。(姚志平摄)

前瞻预算筹编案通过后,蔡政府历次提出的特别预算总额将达1.29兆,创中华民国历任政府之冠。在主计处把关下,虽不至于越过公债红线,但如果连铺自行车道帮国小装冷气,都能打着前瞻之名,稀哩呼噜的取得特别预算,这份朝野共业,将替国家财政写下更多恶例

蔡政府上任4年多,已提出4次特别预算,分别是前瞻前期4200亿、新式战机采购2472亿、振兴纾困2100亿,及未来4年前瞻预算4200亿,总规模1兆2972亿。

国家当然可透过举债推行福国利民政策,只是从106年的前瞻一期,到此刻规划的后续计划,却都是先匡预算,再找计划丢钱。这种做法,就像有人还没想清楚要买什么,就先向银行借款,等钱到手再想要买什么,请问这有可能把钱花在刀口上吗?

起初,无论在野党民团,都曾问过蔡政府这个问题。但当民进党挟国会席通过《前瞻特别条例》后,逼得国库不把钱掏出来都不行。当前瞻银弹确定「非花不可」,原先应监督执政党的在野党,为了抢到资源,也选择加入就地分赃的行列,朝野各党从头到尾鲜少有人认真思考「前瞻」的意义,每个人都只想着「钱沾」。

也因此,过去3年砸3300亿的预算,才会充斥上个世代的轨道计划、无关痛痒的停车场计划,连铺马路都编了210亿。如今,国民党甚至喊出让高中以下全面装冷气,到底凉爽与前瞻,两者有何奥妙关系,令人费解。

该花的钱,再多都要花。但在此之前,朝野都该回头读一下「前瞻计划」基本初衷:透过兴建及完善各种基础设施,强化民间投资动能,带动整体经济成长潜能。然后再回头问自己,眼前正在做的事,有丝毫前瞻可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