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收紧 插混车的好日子到头了?

国内混车市场变数陡生。前不久,上海正式印发上海市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实施办法》,宣布从2021年3月1日起,上海实行新版新能源汽车上牌政策,不仅加严了插混车辆申请新能源专用牌照额度的要求,更是明确从2023年1月起不再为插混(含增程式)车辆发放专用牌照额度。

作为国内插混汽车的重点市场,上海市发布的新政顿时引起了业内的极大关注。这一政策的变化,不仅将对当地包括插混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产生巨大冲击,而且还将深刻影响全国新能源汽车产品格局,甚至企业技术路线布局也可能因此发生调整

此次新规明确,从3月1日起,购买插混车型(含增程式)需要具备固定充电设施,且名下没有上海市非营业性客车额度证明,没有用非营业性客车额度登记的车辆(不含摩托车);2023年1月起,插混(含增程式)车辆不再发放专用牌照额度,且受让人受让二手插混(含增程式)车辆的亦无法申领专用牌照额度。

首当其冲、受影响最大的自然是上海市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众所周知,上海市燃油小客车的牌照获取需要竞拍,插混车就成为一部分既不想使用纯电动汽车,又想免费拿沪牌消费者的“捷径”。新政实施后,或许在短期内上海会出现插混车的小规模抢购热潮,但从长远来看,购买插混车的消费者必将大幅减少。一方面是因为获取新能源汽车牌照的难度增加,到了2023年更是无法获得相应牌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新政将导致上海插混车的残值直线下降,从而加剧当地插混车市场的萎缩。

插混车市场的变化将对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数据显示,2020年上海市新能源乘用车上险量为12.52万辆,其中插混车型(含增程式)占比38.71%。尽管新政将促进纯电动汽车销量的增加,但近四成的插混车市场能否全部转化成纯电动车市场还是个未知数,在一定时期内,上海市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或许会有所下降。

影响远不止此。一直以来,上海都是国内插混车产品的重点推广地区,上汽、比亚迪理想等车企的插混车型在此有可观的销量,这些车企也将上海视为主要“战场”。如今政策收紧,必将导致车企的产品战略与技术布局发生变化。首先,针对正在销售的插混汽车,车企或将改变投放策略,寻找上海以外的其他地区来消化现有的库存和产能。但这一做法只能算是权宜之计,且不论其他地区的市场容量是否能与上海一较高下,在上海政策的影响下,其他地区是否会出台类似政策也不好说,消费者恐怕会对购买插混车产生一定顾虑;其次,车企或将减少在插混技术路线的布局力度,转而增加纯电动汽车的研发及生产供给端的转向,也将导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整体格局发生变化。纯电动汽车产品增多,本就不属于主流的插混车产品将会更少,或许难逃被市场“边缘化”的命运;第三,一些重点布局插混路线的车企将面临巨大风险,例如今年1月蝉联插混乘用车上险数冠军的理想汽车,就目前的产品布局而言,一旦插混车市场受政策影响收缩,必将对企业的销量、营收利润产生冲击。如何尽快掉头、寻找新的增长点,是企业的当务之急。据悉,理想汽车已于近期启动纯电动车项目首款纯电动车计划于2023年发布,或许正是为了应对政策的变化。

其实,近年来插混车的市场之路已经越走越慢。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136.7万辆,其中插混车销量仅为25.1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18.4%,与2015年36%的份额相比呈逐年走低态势。在上海新政的“打击”下,插混车将行至何方,能否长远发展,还得边走边看。施芸芸     《 中国汽车报 》(2021-03-01  0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