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遗弃文化 作家文物捐陆

为什么这么多作家选择将手稿文物捐给对岸文学馆机构,却不愿意留在台湾?今年十月,为海内外一百廿七位台湾文学家拍摄全套「台湾作家录影传记影音资料」的作家暨摄影家王璞,将这套四百多张光碟捐给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前辈诗人钟鼎文则将整批文物送家乡安徽大学,该校因此成立专门研究室。

在此之前,已故作家柏杨将毕生著作、手稿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散文家琦君夫婿李唐基表示,将依照琦君遗愿,几年内将骨灰遗物送回她的温州老家典藏于温州「琦君文学馆」。而作家林海音在北京童年旧居也被完善保留。

王璞赠对岸光碟 钟鼎文也跟进

「太多台湾文学宝藏长期未受到适当重视与保护,我们将永远失去诠释权与拥有权。」《文讯总编辑封德屏表示,获得许多老作家信任的《文讯》,长年收藏大量作家捐赠著作文物,却苦无地方展示,「总不能每次海外学者、作家来,只带他们去参观诚品书店,台湾作家的资产不只在那里啊!」

台湾文学发展基金会三日与《文讯》杂志发起「土地如何文学?文学如何土地」系列座谈中,台湾逐渐流失作家文物手稿等议题引发讨论。

台湾难以留住这些文学资产,首先在于政府漠视,台湾不论在空间经费上,都无法大量为作家成立个人文学馆或研究中心

土地应如何文学 文讯办座谈会

封德屏透露,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会用感情召唤,希望大陆出生的台湾作家将文物归返故乡。加上他们有大量资源,可在故乡为作家成立个人纪念馆,中国现代文学馆更大手笔为作家成立研究中心,让文物成为活化的研究资源。

四年前,已故作家林海音在北京的童年旧居被完整保留,让林海音的子女非常感动。据称因此林海音子女原本属意将母亲手稿文物捐赠大陆,但林海音影响台湾文坛甚钜,台湾文学馆努力争取,才成功留住这批珍贵文物。

曾任高雄文化局长的作家路寒袖,对作家文物外流感到沉痛,「把责任推给文学界是不公平的,这一定得靠官方。」

他表示,日本有五五七座大小文学馆,台湾包括台文馆钟理和与赖和等个人文学馆共仅六座,「一个县市长只要有心要做,何难之有?预算、闲置空间与作家资源都最多的首都台北,竟没有一间文学馆,是很令人惊讶的。」

自外于自身文化 张晓风批官方

他也以日本许多作家纪念馆为例,虽然营运辛苦,但仍要继续下去,且发展现代化经营,「文学馆不能只是作家收容所,还应该是作家交流平台,或结合在地观光发展。」他也坦言,除了政府漠视,管理文学馆的人才阙如,也是问题。

作家张晓风则批评政府犯了「文化遗弃罪」,「我们自外于自己的文化,令人遗憾。」文史工作者永明认为,如果重视城市的记忆,正可透过文学资产的保存,唤醒对土地历史的认知。

小说家骆以军认为,台湾文学历史纵深及创作经验,都是非常特殊的,政府应该有心将台湾建立为两岸四地(包括马来西亚)的华文文学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