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关心台湾史吗

(图/本报系资料照片

历史教科书课纲调整事件,在不同世代当中引起的反应可能很不一样。根据新的历史课纲,中国史会被大幅缩减。

人们的想法可能受到了比较多的意识形态影响蓝营人士往往认为这是为了要「去中」,因此大力反对;绿营人士则反击指出,应该要更重视台湾历史,而且许多民众对历史的认识根本不是来自教科书。

年轻人的想法就有趣了,他们在意的不是中国史与台湾史的比例,而是根本就认为不必学历史,不管是台湾史、中国史或世界史。「那些以前的事,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中学生与大学生往往一边滑手机一边回答。

学历史有什么用?除了从历史中学习过往的教训,以免重复了错误之外,还可以加强人文素养。但是对课程繁重的青年学子讲这些高调,恐怕只会换来白眼。更何况,不少学子都反映说:教科书实在写得很不好看,为了考试还要背一大堆年代及名词,谁会有兴趣

回想起来,似乎真是如此。国中时念章君谷先生写的《吴佩孚传》,从此民国初年军阀史就鲜明了起来。看到吴佩孚后来因为不配合日本侵华而被刺杀身亡,心中充满震撼。吴佩孚死后,国民政府立即明令褒扬「故陆军上将吴佩孚」,但1980年代的中学历史课本却称之「吴逆佩孚」。

有心人如果真的想要让年轻世代真正看见台湾历史,除了思考怎么改善教科书之外,更应该从课外读物去努力,积极催生几本好的台湾历史小说人物传记,进而产生影视大河剧。

说来奇特,尽管很多人强调台湾历史的重要性,但是直到目前为止,连距离我们不太久远的赖和、蒋渭水等先进,都还欠缺更多真正深入浅出的传记。蒋渭水在多年前已有一、两本传记,但是还值得写下更多他的故事。至于赖和,到今天为止连一本完整的传记都没有,真是令人难以理解。

台湾如此富饶,每年都应该列出几位值得书写的台湾历史人物,透过奖补助的方式,号召大家来一起研究与书写。写过还可以再写,毕竟书写的风格非常多元,说不定有人正经八百写传记,也有人用科幻的小说方式写历史人物,甚至还可以结合游戏,越多元越精彩。想让全民看见台湾历史,绝对需要更多的用心策略与想像。

作者为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广播电视学系教授、历史小说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