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会重塑汽车价格体系吗?

“我认为15万元是智能汽车的分水岭。在智能汽车领域,如果没有15万元是不可能真正把智能汽车做好的。”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对智能汽车的这一判断,在业内引发强烈反响。如果15万元是智能汽车的门槛这一条件成立,是否意味着我国低端车的门槛将提升,随之而来,中、高端价格区间也将上调?智能汽车能重塑我国汽车价格体系吗?

15万元是不是底价

“目前电池价格不会迅速下降,但高级自动辅助驾驶的成本会增加。”在何小鹏看来,目前一些芯片售价已经涨到原来的5倍,而智能芯片的制造成本也无法降低,因此汽车制造总成本将一次次上涨。以小鹏G3为例,小鹏G3的平均价格加上补贴和积分后是20万元。虽然小鹏G3在前5个月获得了中国A级电动SUV的第一名,但这款车并不赚钱。今年,小鹏汽车所有新车的均价都在25万元以上。

“尊重何小鹏‘智能汽车底价为15万元’的观点。”蔚来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事实上,蔚来汽车一直也是这么做的。蔚来汽车将以打造高品质的智能电动汽车为其发展追求。

“因为涉及研发成本均摊和智能零部件成本,目前市面上,虽然部分10万元左右的车型也有L2级别自动驾驶的部分功能,但具备L2全系标配,以及L2+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车型售价普遍都在15万元以上。另外,除了自动驾驶之外,网联系统也是智能汽车很重要的环节,10万元车型只能配装从外采购的网联系统,而全栈自主研发网联系统、并能实现OTA定期自动更新的车型售价也基本都在15万元以上。”威马汽车集团公关部高级总监石凯峰认为,智能汽车的价格体系与智能手机类似,具有一定品质的智能手机价格基本都在2000元以上,而虽然也有10万元左右的智能汽车,但其品质远不及15万元以上的车型。

“10万~15万元也能造出智能汽车。”这是奇瑞控股·JETOUR捷途营销中心总经理李学用的判断。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则表示,小米的调查显示,大部分用户希望车辆的价格区间是10万~30万元。而360集团董事长周鸿祎也声称,要做10万元左右的智能汽车。

正如何小鹏所言,车辆的平均售价取决于企业将来的定位,取决于企业将来在智能化方面不同的思考。不同企业有不同的产品定位,产品也会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有不同的定价区间,在智能汽车方面也有不同的追求。但总体上,智能网联功能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畅销车型的标配,企业也在持续增强车辆的智能属性,只是不同企业采用了不同的策略,产品表现也有所不同。虽然成本增加普遍现象,但每家企业的成本涨幅也有不同。

消费者:智能汽车价格门槛不宜过高

在消费者心目中,智能汽车究竟应该具有哪些功能?他们是否接受智能汽车15万元的入门门槛?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能解放驾驶员双手和双脚的车辆才可能称为智能汽车。”北京的施女士对智能汽车有很高的期待。为了智能汽车带来的轻松便捷,她增加消费成本。在她心目中,30万~40万元是智能汽车较为合理的价格区间。

黄女士也持同样的观点,在她看来,智能汽车应该能给驾乘者带来极大的驾乘便利,增加更多智能功能,入门级车型的价格可以上调到20万元左右。

在史先生看来,尽管市场上很多车型都号称智能汽车,但水平却存在很大差异,有些智能汽车只是增加了辅助驾驶功能或者语音操控等基础功能,并不能算作真正的智能汽车。在他看来,L3级别自动驾驶是智能汽车的技术门槛,但需要确保车辆的可靠性。但同时,车辆价格不应该有太大的涨幅。“车辆的智能属性应该与社会技术的进步同步,当我们生活中其他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大幅提高了,车辆智能化水平也应该维持同样的水准。就像手机进化为智能手机并未带来太大的价格提升一样,智能汽车也不应该推动车辆价格的大幅上涨。”史先生说。

很多消费者与史先生持有类似的看法,在他们看来,智能汽车就像早些年车辆电子功能的增加一样,是汽车产品伴随着社会总体技术水平提升必须具备的功能,而车辆的价格不应该因此有太大的涨幅。

“我觉得达到L4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辆才算得上智能汽车,而且智能汽车应该具有非常好的语音化智能操控体验。举个例子,智能汽车应该是与智能交通、智慧城市融为一体的,智能汽车应该做到主动向车主播报可能面对的前方行驶路况。”重庆的张女士认为,能做到这样“智能”的车辆价格不应该有太大的涨幅,因为随着技术的成熟和规模化应用的增多,相关技术的成本也会随之下降。

上海的刘先生则认为,智能汽车应该具备主动诊断车辆故障并自我修复的功能,在他看来,智能汽车也会因为不同品牌拥有不同的定价,这是由汽车品牌整体属性决定的,而不应该单纯地因为智能化功能的增加就推高车辆的整体售价。

可以看出,大部分消费者心目中,对智能汽车的发展都抱有很高的期待,而来自智能家电产品的消费经验告诉他们,智能汽车或许不会给车辆带来太大的价格提升。

不过,也有消费者愿意为智能化功能买单,消费者愿意为特斯拉功能支付3.2万元的费用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也有更多消费者购车时会多出5万~10万元选择顶配车型,只为了拥有更多的智能化用车体验。

车企:智能化不是门槛提高的惟一理由

由于部分消费者不愿意额外为汽车的智能网联功能买单的消费心理,车企在增加智能网联功能的同时,并没有大规模提升智能化车辆的售价。尽管成本有所增加,车企也只是对售价进行了局部调整。

这两年,自主品牌车辆的智能化水平提升很快,有些甚至具备了L3自动驾驶功能,但车辆的售价并没有太大地上调。以长安汽车自去年推出的高端品牌UNI系列车型为例,虽然这一系列车型被称为未来科技量产者,是长安汽车品牌向上的代表作,但目前这一系列的两款车型价格还是比较亲民的,UNI-K的售价为15.39万元起,具备部分L3自动驾驶功能;而UNI-T的售价则更低,为11.59万~13.89万元,也具备部分L3自动驾驶功能。

自主品牌虽然增加车辆智能功能,但因为其品牌溢价能力不高,不敢轻易提高车辆价格,这也是包括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内的多位自主品牌车企掌门人,反复强调自主品牌溢价能力与品牌品质不符的根本原因。在他们看来,自主品牌亟需提升品牌力,尤其是溢价能力,而在品牌力未能提升之前,依靠智能化功能提升车辆售价很难。

一位合资品牌技术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智能网联已经成为车辆的标配,尤其是在中国,但还没有哪一家车企能够依靠智能化功能大幅提升车辆价格。“大家的智能化水平都在提升,A公司可能在网联方面好一些,B公司可能在人机交互方面表现得更好。在没有绝对的领先者能‘一统江湖’之际,没有一家车企敢于因为智能化属性而提升终端价格。”在这位技术负责人看来,尽管自主品牌在智能化方面表现得比较好,但合资品牌也没有停滞不前,大家的水平都在提升,所以自主品牌要想靠智能化大幅提升车辆售价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纯电动汽车作为智能化功能的载体,普遍具有较高的智能化属性,智能电动汽车也成为很多造车新势力的标签,它们正在通过打造智能化程度更高的车机系统,以求在汽车产业站稳脚跟。在这方面,小鹏汽车是典型。小鹏汽车一直以智能化作为其参与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资本,自主开发全栈式自动驾驶技术,并在量产汽车上应用该软件的汽车公司。正是依靠智能化功能,小鹏汽车的车辆售价有所提升。

汽车价格体系短期内难被重塑

在石凯峰看来,车辆智能化的水平在不断提升,有着与IT产品一样的快速迭代的属性。“现在15万元的智能汽车,可能3年后成本就下降到只要10万~12万元了。但那时,用户对于智能化的体验要求也相应提升,这部分降到10万~12万元的车型就落后了,不再是主流需求。此时,15万元就可以买到智能属性更好的智能车。”

石凯峰表示,品质好一些的智能汽车的确需要15万元才能造出来,但这并不意味着智能汽车的底价会提升到15万元,也就是说低端智能汽车的售价仍可能在15万元以下,只是品质会稍微差一些;而15万元的车辆仍是中档车型。他认为,智能汽车的发展和智能手机非常相似。2010~2013年,5000元的苹果手机打开了智能手机市场,随后800~1000元的山寨机兴起。但随着App不断升级,以及用户对于拍照、容量、算力等要求越来越高,山寨机很快就没市场了,现在智能手机主流市场的价位基本都在2000元左右。智能电动汽车也会经历智能手机这样一个类似的发展过程。

事实上,过去几年,消费者对智能化功能的接受度正在不断提升,智能化程度较高的顶配车型在车企的销量占比逐步提升,但这并不意味着,智能汽车能在短期内重塑汽车价格体系。正如上述合资品牌技术负责人所言,如果一款汽车不具备其他车型普遍具有的智能化功能,那么它很可能被市场淘汰。这方面,一些销量急速下滑的车型就是印证。在智能化功能成为车辆标配的前提下,车企不能单纯地依靠智能化提高车辆价格,智能汽车也就无法撼动既定的汽车价格体系。

车辆价格体系的变化与产品技术整体水平的变化息息相关。这方面,自主车企已经做出尝试,长城、吉利正在通过车辆整体品质的提升,提高其高端品牌车辆的终端售价,蔚来汽车也通过用户服务成功跻身高端车型市场,小鹏汽车的智能化功能也获得了消费者的资金支持。在智能化技术的加持下,车辆品质的提升能够提升自主品牌汽车的溢价能力,但汽车价格体系的调整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