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国运回春起手式 从故宫开始

中国时报社论

春节前夕,行政院长苏贞昌请辞,总统府将启动内阁调整作业,目前已决定由陈建仁接任行政院长,年后的行政院应有一番新气象。但能否期待如南鲲鯓代天府国运签言:「一洒清吉脱尘埃」呢?关键恐怕就在「春色」到不到得了。新内阁真能注入让台湾回春的元素吗?其实,故宫院长人选及「兰千山馆」寄存续约,就是很好的观察点。处理得好,善意不证自明。处理不好,冰雪恐不易消融。

众所周知,台北故宫博物院汇集宋、元、明、清千年来累世的珍藏,是中华物质文明重镇。这些珍品大都来自北京故宫,民国20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为谋文物安全,文物开始流离迁运,从北京到西南,由南京到台湾,迢迢万里,最后才平安存放于台北故宫。无论是薄如纸片的宋磁、沉重易碎的青铜器…,老故宫人皆以最扎实的包装捆裹,最谨慎的护送原则,让古物毫发无伤地安抵台湾。

国宝来台,本是历史悲剧造成的偶然,不料却因此避开了10年文革的浩劫。因此,当台北故宫博物院以无微不至的呵护,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深邃与精致时,不但站稳了道德的正当性,也让世界知道中华文化正统在台湾。理论上,只有具备这种认知,热爱且能护持故宫者才有资格担任故宫院长,但事实并非如此。

兰千国宝必须留故宫

吴密察以台湾史专家身分担任故宫院长后,行事颇多争议。他主张将故宫博物院三类主要收藏(文献、书画、器物)分散三地,且支持把故宫改隶文化部,降级为地方博物馆。他又罔顾书画脆弱易损本质,在未换取日方对等交流下,就让颜真卿〈祭姪文稿〉及兰千山馆法书等重宝,冒险赴日展出。更轻忽文物维护的重要性,只扩编规画研究人员名额,却缩减实际照顾文物的职工名额,间接导致乾隆青花花卉盘摔破事件。最启人疑窦的是,竟然主动通知兰千山馆文物所有人,告知「寄存」合约到期,请他们拿回去。

「寄存」是世界各大博物院典藏品来源之一,性质接近欧美所谓的「长期借展」,最大的风险是寄存人要求索回。至于馆方主动要求寄存人把重要典藏拿回去,实闻所未闻。何况兰千文物着实丰富并弥补了故宫珍藏多属宫廷之偏,如褚遂良〈黄绢本兰亭〉及怀素〈小草千字文〉都有文化教育上无法取代的价值。晋王羲之《兰亭序》天下行书第一,但已殉葬昭陵。流传临本主要有二:一是唐欧阳询手摹并刻石的《定武兰亭》,一是褚遂良〈黄绢本兰亭〉。定武本浑朴敦厚,褚本清朗秀劲,并存故宫,实学者之幸。《小草千字文》则是怀素晚年代表作品,书法由骤雨旋风转到古雅平淡,结构却又千变万化,法度具备,更是学习者的重要范本。所以蒋复璁、秦孝仪两位院长,想方设法也要留住兰千山馆珍藏。

民国58年,蒋复璁院长知道「兰千山馆」主人林柏寿先生心悦博物院文物收藏的软硬体条件,却又担心来日故宫国宝重返北平时,兰千文物必须随行离台,为留住这批珍藏,蒋院长遂开「寄存」的先例,用4个柜子「寄存」兰千书画219件、古砚109方。53年来故宫借兰千文物之力,研究及策展无数。林先生过世后,遗嘱执行人辜振甫先生曾有收回之议。秦孝仪院长表示绝对会信守承诺,但希望家属能先找到恒温、恒湿、安全的库房后,再办理手续领回。领回之前,故宫仍愿意代为保管并义务协助散落在外的兰千文物。秦院长的诚意换来兰千文物续存故宫,还加码收到林府第二代寄存的《华喦写生册》。

让文化教育回到正轨

美国博物馆界有句名言:「若藏品是博物馆的心脏,教育则为博物馆的灵魂。」蒋、秦两位院长在兰千山馆寄存上做了很好的示范。如何「一洒清吉脱尘埃」?就从故宫做起吧!选一位适才适所的院长,签下兰千山馆续存的合约,让文化与教育回到正轨,这就是台湾2023春临人间的起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