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10名视障人士徒步230公里——“95后”大学生新型公益助残之路

新华社广州5月22日电(记者壮锦)“30天认识一群人,做好一件事。”广东财经大学何敏如说,“这证明我们大学生可以高效地做公益。”

今年的5月21日是第二十七次全国助残日。这位广告学系的大三女生,当天与几位同学一起,在广州市怡乐路1+社区,与社区居民一同分享帮助视障人士的心得感受。

在过去的一个月,何敏如和113名同学一起,为助10名视障人士徒步230公里,完成了从策划、推广到筹款的全流程公益行动。

名为“跨一步海阔天空”的“视障乐行活动,由广州几位热心公益的视障人士发起,旨在推动视障人士与普通人交流,无障碍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吸引了5个省份的视障人士参加。

“我们想走出狭小生活圈,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也让别人看见我们。”发起人阿冲说。

广州市南沙区艺术公益倡导中心(甜公益)的理事海波知道阿冲的想法后,便与广东财经大学的教师李子商量,想与该校的大学生一起帮助视障人完成心愿

“以前大学生做公益,很多时候只是临时做一下志愿者。”李子说,“这次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全程参与策划和执行一个公益项目,挑战很大。”

“怎么推广?怎么筹款?没人没钱没资源,怎么办?”大三女生胡玉婷说,“刚开始,我们真不知道该如何去做。”

“只有先从认识视障人士开始,才知道该如何推广他们的活动,进而筹到款。”胡玉婷说,经过几轮头脑风暴,她们确定了大致的路径,便摸索着向前走

“我印象中的他们,永远栖身于黑暗之中。可事实是,他们每天用手机了解新鲜事物,会玩滑板会说英语。”冯楚培同学说,“其实,大家对视障人士存在很多刻板印象。”

经过前期大量调查,广东财经大学的学生们创作了《一个视障人士的自白》《我在心里出走了一万次,却仍然呆在原地》等多个多媒体作品,通过社交媒体发布,获得了意外的点赞和关注。

紧接着,师生们在“轻松筹”网站上,发起了一次“跨一步海阔天空”的众筹活动。他们还约好一起把微信头像改成蓝底白字的“跨一步海阔天空”。

“视障乐行”一边走,同学们一边制作视频漫画、图片并不断传播出去;同时,他们想方设法做推广。

在大学生们的帮助下,10多家媒体记者追踪报道了这次徒步,数以万计的人通过移动互联网,知道了视障人士的行程,508人次捐赠了22880元。

“我们一路上的吃住有了着落。”阿冲说,“但更高兴的是,有影响力的媒体这样报道我们:穿越5个城市告诉你,盲人的世界不是黑的。”

活动的另一位发起人杨破说,未来还将在用口述影像服务视障人群方面,继续与大学生保持合作。

甜公益理事冯世锋律师说,今年是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实施的第一年。口述影像可以用言语的方式帮助视障人士享受视觉艺术作品,是视障人士平等享受文化权利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

在第四届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支持下,甜公益发起了“广州公共文化场馆信息无障碍服务项目”。

“我们和大学生志愿者会给视障人士讲述公共文化场馆的馆藏珍品,以及遍布城市街头人文风景。”他说。

(原标题:助10名视障人士徒步230公里——“95后”大学生新型公益助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