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俊/民调能代表一切? 决定选情的「沉默螺旋」
▲民调一向都是选举时期重要参考指标,但民调执行单位最无法破解之处在于「立场」。(示意图/路透)
民调一向都是选举时期重要参考指标,各家民调都会被拿出来品头论足,提出对自己阵营最有利的说法。但民调执行单位最无法破解之处在于「立场」,尤其在台湾每逢选举,政治色彩浓厚的对立,增加民调的误差程度,也就是「同温层效应」造成相互取暖,除了民调科学校正的误差值,「同温层效应」更是选民要睁大眼睛、仔细想清楚的自我调整。
现在的社群媒体都有「同温层效应」,如果关心政治或选举,也有属意的政党和候选人时,当行政院长赖清德宣布停建深澳电厂,此时社群媒体必然出现平时支持或反对声音的po文;同样的,一场观塘藻礁的环评案弄得社会沸沸扬扬,从生态保育的主流媒体得到讯息,突然之间好像很多人都关心生态保育,但到底什么是「观塘藻礁」?「观塘藻礁」在那里?真正很多人了解吗?
在同温层里大家勇于表达意见,尤其在虚拟空间,更有匿名的优点。然而在实境空间同样会有「同温层效应」,只是人与人之间必须面对面表达意见,容易产生「沉默螺旋」,迫使想表达不同意见的人沉默了,这些人只是暂时把想法放在心里,形成投票意识,选举时就产生与一般不同的投票行为。
「同温层效应」很容易让人误解议题受关注程度,例如:从「观塘上、深澳下」的政府决策,这是全国性议题,如果民调样本随机抽样较集中在中部以北,反映在选举支持度上,也许民进党会很吃亏,但中部以南的样本可能就不明显,也就是说从真正的支持度翻转,国民党也不必高兴的太早,因为真正的支持度有「沉默螺旋」的效应,只是很多人不关心或不必讲出来而已!
选举是可以操作,透过议题发酵和民调公布,确实会影响选民的支持度和投票行为,在投票意识和行为摆荡之间,「同温层」和「沉默螺旋」是心理作用,其效应却可以作为选举策运用,反映在投票行为也正考验选民心中那把尺的标准!
热门文章》►北漂青年怎么看「韩国瑜五五波」?►给丁守中:我是原住民,我身体不好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