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选民不是绿的

陈立宏

媒体工作廿余年,归纳出几个概念:一民调中的隐性选民偏绿;二偏蓝媒体民调有机构效应,常放大蓝营支持度;三收视率也是一种民调,专访收视高的参选者通常都是当选者。但,这次总统大选全部推翻这些印象

首先来谈隐性选民,由于台湾经历长常四十年的白色恐怖,致许多本省族群隐藏政治倾向,即便民主化后,亦复如此。因此,在公元2008年大选以前,媒体民调普遍有低估绿营支持度的问题

举例来说,2008年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谢长廷的民调始终不曾突破25%,但实际得票则为42%,其间差距达17%以上。然而,到了2012年,绿营操盘者多数抱持隐性选民偏绿的印象,使得选情评估渐趋乐观,战术战略运用未必符合实际民情,而未竟全功。在国人对马政府普遍不满下,何以隐性选民不再偏绿?这是民进党亟需思考的问题。

由于前述隐性选民不再偏绿的议题,使得蓝色媒体过去被认为放大蓝营支持度的情况,在这次大选却显得相对准确。当然,民调主事者是否调整其推估模式,以符合科学母体分配,也相当重要。

宋楚瑜选前接受多次电视政论节目专访,在三位总统参选人中平均收视最高,而他也津津乐道客厅革命」;其次是蔡英文,而马英九始终最不受政论节目观众喜爱,收视率偏低殿底,不过,最后得票顺序正好颠倒。

即便目前是所谓「媒体政治」时代,选战主战场不在街头造势,而在家中客厅,但这次选举结果显然和收视率脱钩,背离过去的经验值。收视率也是一种人气指标,在政论节目观众眼中无人气的马英九反是当选者,这似乎反映出近几年政论节目蓝绿泾渭分明、捉对厮杀,只吸引政治意识较强烈、态度较积极的阅听人驻足,在政论节目有高人气,未必反映在投票行为上。

再者,今年大选政论节目的收视率平均不如以往。2004年「台湾心声」的收视率动辄破3%,相对的「2100全民开讲」也有破2%的表现,2008年「大话新闻」在大选前夕还是破3%,全民开讲也差不多;但到今年,大话平均破2%,全民开讲则在1%上下。整体而言,大选年政论节目的开机率有逐渐下滑的态势,国人对政治事务热情程度似乎也愈来愈低,这也反映在总统大选的投票率上,今年又创新低,仅74%。

作者陈立宏,资深媒体人。本文版权为本报所有,言论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