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习会后的两岸观察

作者刘性仁

国民党朱立伦主席日前赴大陆中国共产党习近平总书记会面,不仅具有国共两党划时代的象征性意义,对台湾也具有实质性的意义;大陆更加理解与认识朱立伦主席及国民党,而朱立伦主席率团亦更能增进对于中共领导的理解,这次会面总体来说是成功的一次,虽然没有具体的突破与论述的精进,但却可以看出双方的转变及日后的期待,值得后续的观察;而朱立伦返台后的政治情势变化亦是值得留意的重点。

朱立伦的谈话中,首先不仅重申九二共识的珍贵与不易,对于过往两会的成果给予高度的肯定;而习近平亦多此表达肯定,国共两党对于九二共识的坚信,虽在一中内涵上有所不同,但双方都确认九二共识是目前少有的共同政治基础。朱立伦提到两岸经贸文化论坛2005年开始,经过10年努力,基本上达成很多成果,153项共同建议逐步落实在两岸交流以及两岸合作中。而过去10年基本上努力的成果已把早期的对抗和纷扰,逐步转化为和解、和平发展。他期许两岸能够深化交流、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未来台湾有更多的国际发展空间,在国际组织或活动上有更多机会;他同时也提到希望未来我们两岸能够在九二共识基础之上,推动共同携手合作,我们共同面对亚太地区,在区域的和平、区域的环境保护、或者是区域的经济合作上面能够携手合作,强调台湾年轻世代也非常希望见到,不管是亚投行一带一路或者RCEP及包括其他亚太地区的经济整合组织,台湾能参与,大家携手合作。

朱立伦的说法说出台湾多数民众的心声,虽然仍有不同的意见,但总体来说期待两岸深化交流及和平发展,确实是台湾主流的民意:国际活动空间及参与相关组织,也是增进两岸好感及深化互信的方式。

然而大陆当局的期待或许是对于反台独的重申,论述两岸同属一中;而朱立伦在面对政治定位时,谈到中华民国在民国38年来台湾没有错,这是事实,同属一中,中华民国宪法就是属于中华民国的,各表有不同的定义。国民党方面是根据中华民国宪法,根据1992年当时的论述,前段是一中,后段是不同的定义,就是各表,面对未来,上一个世代是从对抗对立走向和解,我们这个世代不但要和平,更重要是要合作,就是希望两岸携手合作,让台湾有更多国际空间,携手参与亚投行、一带一路。

朱立伦的两岸态度从此可看出,他传承国民党,但对于许多敏感的情况,考量到台湾现实的状况,并没有在反台独、国统纲领及主权和治权上多所着墨;他的态度是一贯的,两岸求同「尊」异,搁置争议,创造合作的机会及条件;他的路线及刻意不明确的表态,正呈现出国民党内部路线上歧异,一派主张主权与治权不同一,主权及于固有疆域,治权限于台澎金马,主权范围大于治权所及,亦即中华民国的主权大于中华民国治权;另一派主张主权与治权同一,主权与治权等限于台澎金马,也就是中华民国等于台澎金马,这两种不同的论点其共性都是接受一个中国,承认中华民国体制,反对台独等。

对于朱立伦的谈话,中共总书记习近平除了重申国共两党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政治基础下,坚持开展两岸协商谈判、推进各领域交流合作,坚持为两岸民众谋福祉。他并表示,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历来是命运与共的。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两岸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五点主张包括:第一,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其核心是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第二,深化两岸利益融合,共创两岸互利双赢,增进两岸同胞福祉,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宗旨;第三,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灵沟通;第四,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要着眼大局,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不仅要求同存异,更应努力聚同化异,不断增进政治互信;第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大家一起来干。

这五点主张事实上中共从过去到现在的立场是一致的,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深化两岸利益、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强化两岸心灵沟通、两岸求同存异与聚同化异以增进政治互信及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朱立伦与习近平的观点有两点值得探讨:朱强调求同「尊」异、习强调求同「存」异与聚同化异;二是对于九二共识的异与同,倘若扩大九二共识的应用面成为国际间所认知的情况及议论的议题,则两岸双方都有顾虑。大陆当局担心九二共识国际化后使两岸问题国际化,会造成两个中国及一中一台之虞,有违一个中国原则;台湾方面担心国际所认知的一个中国将会认知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及民进党一再强调会陷入一中陷井

对于两岸的顾虑不能说没有任何道理,事实上都有论理的依据。马政府一再强调两岸超稳定的结构,大陆当局不断寻求合情合理的政治安排,不能只经不政;因此国共两党未来可以努力的空间,事实上可以操作及想像的空间尚有许多,终止两党间敌对状态或许是可以思考的方向。

事实上,朱立伦主席此行不仅努力帮台湾找出路,帮台商争权益,也帮三中一青找发展,他更以行动展现两岸关系不是国共关系,但表达国共关系与交流是两岸关系与交流的重要一环,希望台湾其他各党各派与民间组织,都能用正面心态进行两岸交流。国民党将坚定推动两岸关系,这也是其站稳两岸的主要因素。

然而,好总是还要更好,国民党虽是台湾的执政党,但毕竟是社团法人,不能凌驾官方正式的立场,因此国民党必须透过立法院及府院党的合作,将政策主张及理念转化为实质的政策,以替台湾民众找出路。

笔者认为,深化九二共识不是在文字上打转,而是要在行动上存异求同、共创双赢,国共两党都不应浪费时间文字游戏,而应大步迈前;朱立伦有关九二共识的说法,某种程度及意义上,比马英九更强调应用面及国际面,朱立伦除了希望在稳固现有九二共识所产生的和平红利之外,更期盼有助于双方在国际社会上合作共赢的结果。比如他这次所提之亚投行及一带一路等议题,便是本于如此的初衷。

两岸当局及国共两党虽然对于和平发展有不同意义理解与不同层次理论内涵解读,在实践上有不同面向的挑战。然而一个和平化、制度化、常态化、普世化的设计,既兼具理论意涵,又具实践可行性,恐怕是现阶段国共两党及所有关心两岸和平发展人士所必须共同思考,并戮力创造有利条件之必然举措,其中国共两党若能终止敌对状态,不再是对抗性竞争政权,而是良性竞争下的政权定位或许又往前推进一步。

两岸在一中原则是不可改变的,一中框架却有其协商的空间;一中框架构建必须建立在现实基础上,两岸双方都能接受,故需要时间磨合,更需要来自多方的智慧与经验的积累,国共两党责任重大,任重道远,必须秉持从基层出发,以科学的方法,达成双方的最大目标,义利并重,以发挥最大的功效,如此方能使两岸关系和平长久发展,创造民众生生世世的幸福。

因此,朱立伦主席此行,确认九二共识的价值,的确,九二共识是维持两岸关系非常重要的基础,民进党未来若不承认,两岸关系将陷于不确定的状态,只有在九二共识下,双方求同存异,方能开启两岸协商谈判的大门,进而解决事务性问题,创造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及确保两党正常化交流。

九二共识是国共两党的共同政治基础也是两岸协议的政治基础,更是两岸关系的基石,民进党如果不能跨出九二共识,重返执政后必将面临严峻考验。 职是之故,九二共识是两岸现阶段都应该信守的实,至于一中各表的虚,其虽有争议,但只要不断地沟通,相信终有解决的一天。可以确定的是,海峡两岸同为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两岸和平发展已经取得很多成果,希望未来能在九二共识基础上,让两岸关系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基层民众、中小企业和青年群体,以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作者刘性仁,北市,博,中国五权宪法学会成员。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讨论与声音,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