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县5吨头等蜜滞销 养蜂业者苦撑

新竹县湖口乡蜂蜜产销班第1班长刘兴奎,养蜂20余年,仍醉心钻研于研究蜜蜂。(庄旻静摄)

新竹县湖口乡蜂蜜产销班第1班长刘兴奎为了妻子深受疾病所苦,开始投入养蜂,曾经历「颗粒无收」之苦,今年盛产,却又碰上疫情,导致销售不顺, 他的蜂蜜获选今年新竹县蜂蜜评鉴、全国蜂蜜评鉴头等奖,卖不出去的量达5吨只能暂时留仓,期望大家快将优质蜂蜜带回家。

刘兴奎说,这行投入成本至少要200万,政府没有任何补助,而年轻人有意从事者少,多为小型养蜂者。刘兴奎说,蜜蜂除了产蜜具有经济价值外,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授粉,若无蜜蜂授粉,农业则无法发展,在国外养蜂为金字塔顶端,国内却呈现倒金字塔,养蜂人数少、较不受重视。

因气候条件转变,过去曾面临颗粒无收的状况,今年虽然量产,却也因疫情影响,导致实体通路几乎无法营业,获得今年全国、新竹县2个头等奖的5吨蜂蜜,都还苦无销路,让刘兴奎与不少养蜂业者十分苦恼。

刘兴奎说,新竹县共有4个蜂蜜养殖班,多半面临销售问题,他粗估留仓的蜂蜜可能达120吨以上。面临假蜜、调和蜜的低价竞争,刘兴奎叹,纯蜂蜜反而滞销,即使过去曾获得蜂蜜评鉴特等奖,今年又在新竹县、全国评鉴均拿头等,但仿佛「当1日公主」,销售仍陷困境。

有别于大多养蜂业者代代相传,刘兴奎踏入养蜂之路,源于20多年前因妻子罹患脑膜瘤,曾动过8次险些生离死别的手术,他开始寻觅自然疗法,钻研蜂疗,从此踏上养蜂产业。

刘兴奎说,在采蜜季节,常常夜深出门、凌晨方休,带着帐篷、蜂箱就往中南部的山区跑,即使在「淡季」,他也在蜂场记录不同材质的蜂箱、温度,对于蜜蜂的影响,甚至还研发不须添加花粉的蜂粮,降低养蜂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