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传真-断链威胁又来了 企业该如何因应红海危机
红海危机对供应链造成立即的冲击。图/美联社
2023年10月爆发以巴冲突,紧接着叶门胡塞武装组织于11月开始,对于行经红海与所有驶向以色列港口的船只攻击;航运公司因此被迫绕行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导致航运天数与运费成本增加,立即影响到全球供应链的运作。
■对于台湾供应链的影响
全世界大约90%的贸易必须仰赖海运,以2023年为例,大概有24,000艘的船只经过苏伊士运河并行经红海,其占了全球海运量的13%左右,产值将近1兆美元,其中有23%是以货柜轮运送,另外有28%是以散装轮装运,这两种航运方式对台湾的进出口贸易有很大的影响。
台湾的产业已直接受到影响,例如石化产业的原物料如原油与天然气,必须从欧洲进口并以海运轮船运送,通常都须经过苏伊士运河航行红海、通过曼德海峡、印度洋抵达台湾。
此外,农产品、矿产等大宗物资亦面临类似状况。农产品的黄豆、小麦、玉米,为食品加工的重要原物料,这对相关产业供应链的上游供应必会造成影响。而电子资通讯业的零组件中间产品加工必须使用的矿产,例如贵金属、次要金属与其他矿产原料等都需要从原产地的欧洲国家,以海运方式通过苏伊士运河、红海运送到亚洲各生产国家或地区。
以上所提的仅是因红海危机造成海运费用上涨与航行天数拉长的立即影响,航运成本增加并使交货延误加剧,都会对于供应链造成立即的冲击,尤其台湾在全球供应链扮演了很重要的供应角色,以电子产业的半导体与零组件为例,其出口的产值占了台湾全部出口金额大约一半以上,运费上升直接增加产品成本,更降低台湾出口主要产品于国际报价的竞争能力。如果事件进一步升级,航道封锁事件延续,则会影响到海运为主要运输方式的汽车与电子相关产品的供应链稳定。
■危机拉长恐再度推升通膨
过去几年来,全球经济先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美中科技争端、俄乌战争,以巴冲突等众多国际地缘政治不确定因素影响,导致高利率与通货膨胀的经济成长不利因素,拖累复苏步调。以通膨来说,好不容易于去年第四季美国已暂停升息,原本期望全球于今年的上半年能得到缓解,但是当前这个红海危机事件若继续延续,对于今年年中开始经济情况逐步好转的期待,目前看起来并不乐观。此次红海危机是否会再度引起通膨,这要看两个重要关键因素,第一是大宗物资,包括石化、金属类、矿产品,还有农产品的价格本身的变化,以及出产或生产国家受到地缘政治的影响的程度。
第二是买卖贸易国家与对方贸易国家的汇率变动关系,再加上因红海危机造成的运费成本转嫁问题,但这一定会造成整个制造成本的上升、进而影响产品的进出口报价,若再加上经济复苏缓慢与利率后续的可能变化,必然转嫁到最终销售价格,也就引起再度通膨的疑虑了,这实在是严峻的挑战。
■多元化供应基础乃长久之计
台湾的国内生产毛额GDP将近7成仰赖出口贸易,而进口贸易亦占了将近6成,产品的输出与输入因其体积、重量、材质与运费考量大多依靠海运,红海危机造成的运费上升仅是冰山一角;其他的经济与非经济因素更可能是全球经济后续发展荣枯的重要驱动因子。
面对此一动荡情况,短期而言似仍可以存货调整或是支付溢价运费方式因应,以解决断链的问题;但长期来看,分散供应来源与开发及建立新的、多元的并满足最终客户需求而建构的供应商型态与供应商数目的适当组合之供应基础(Supply Base),应为建立具有敏捷与韧性的供应链之不二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