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传真-俄乌战争 升高粮食供需失衡风险
国内每年需进口高达612万公吨的谷物,对国外依存度高,成为台湾农业发展的软肋,必须尽快进行结构性调整,重新界定「安全存粮」的依据。图为大陆农民收成小麦的画面。图/新华社
同属重要粮食生产国的俄乌开战,两国占全球大麦供应19%、小麦供应14%、玉米4%,加总占全球谷物出口的三分之一,随着战事吃紧百姓流离失所,许多耕地没人耕种,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也运不出去,乌克兰被迫必须管制重要农产品出口(包含黑麦、燕麦、玉米、荞麦、葵花籽油、禽肉及鸡蛋等),加以美国宣布对俄国实施石油、天然气、能源禁运以及欧盟各国海关禁止俄罗斯货物使用其港口等等,在在对全球农产贸易、粮食供应链、油价、通膨等产生连锁反应,全球农产品贸易被迫站在风暴的第一线,有可能刺激全球食品通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示警,国际食品和饲料可能会上涨8%至20%。
许多国家正遭到农产品价格飞涨(战火导致小麦期货暴涨40%,玉米狂涨15%),燃料成本暨生产成本上涨、化肥更贵之苦,日常食品的成本上升,物价跟着飙涨(如泰国国内玉米、小麦、豆粕等饲料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猪肉、鸡肉和鸡蛋价格已创下八年来新高),食品公司和消费者将面临更高的采购成本。
俄乌冲突正产生蝴蝶效应,加大了全球粮食供给和贸易的不确定性,也凸显农业供应链需多元化的重要性。为求自保,阿根廷、土耳其、匈牙利,保加利亚、印尼等国纷纷对国内重要农产品实施管制出口,优先确保国内粮商可获得充足且价格稳定的农产品,其他国家若争相效尤,将严重影响国际谷物的正常交易及运作,降低进口关税或使用出口限制,可能有助于在短期内解决个别国家的粮食安全挑战,但会推高全球市场的价格。为此,FAO呼吁各国应强化物流并维持市场开放,提高透明度。
中国大陆虽然是粮食生产大国,每年尚需从国外进口相当数量的黄豆、小麦、玉米。为保供稳价,除鼓励国内增产,海外屯田外,亦积极布署从国际市场大量收购粮食,借以提高安全库存量。近来为因应俄乌战争,中国大陆海关还特别开放俄罗斯全境小麦进口(原仅限4个地区),粮食已经成为重要的战略物资。
目前台湾稻米存量充裕,短期内应该足够供应,米价不会受到影响。虽然来自乌克兰和俄罗斯榖物数量有限(2021年台湾自乌克兰进口玉米73,724公吨、高粱3,491公吨、小麦668公吨、大麦525公吨、葵花油3,389公吨;自俄罗斯进口小麦633公吨、燕麦325公吨、大麦92公吨),且国内备有库存,事先也签订采购契约,短期内对黄小玉需求及价格,应该不会受到立即性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台湾每年需进口高达612万公吨的谷物,对国外依存度超高,成为台湾农业发展的软肋,政府虽称早有因应对策,但是今年1~2月台湾黄小玉进口数量不增反减,分别较去年同期减少11%、51%,41%,价格分别上涨12%、26%及34%,若俄乌争端及西方制裁持续,势必造成国际谷物供应、交易及价格的大波动,台湾后续采购会受影响,而厂商迫于现实,还是会把原物料上涨成本,反映在售价上,导致物价上涨,加重农民及消费者负担,对家庭消费也产生负面影响,恐引发新一波民怨。蔡政府应尽快与农民和民间企业共同探讨,稳定国内农业生产投入品价格的方案,吸引民间企业扩大对农业生产、加工系统、农业物流等投入。
疫情、极端气候、能源短缺,以及突发性战争冲突,充分暴露出全球粮食供应链的脆弱性。面对高度不确定性的未来,台湾呈现老化,弱化、钝化的农业,将难以应对,必须进行结构性调整,重新界定「安全存粮」,降低对国外原物料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