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传真-面对粮食危机 台湾太淡定
图/本报资料照片
从Covid-19疫情大爆发到俄乌战争持续,导致供应链中断,全球谷物市场价格强劲上涨,更让全球粮食安全面临风险,严重影响到缺粮国家的弱势群体,也让世人见识到当前全球粮食生产及贸易体系的脆弱。如何确保粮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已经成为各国政府需要克服的棘手问题,务必增强抵御未来粮食危机的能力,这对耕地面积有限且谷物高度仰赖进口的台湾,同样是无可回避的议题,可惜未见蔡政府积极应对。
当前农业正经历更高的运输成本、能源通胀、极端天气和劳动力短缺,使得粮食生产变得更加困难。现有的粮食系统不仅无法保证可持续性、安全、公平、稳定和健康需求,还占全球温室气体(GHG)排放量的三分之一,想养活未来粮食产销体系,必须进行彻底改革。欧盟为农产品净出口国,尽管不缺粮但是面对疫情大流行和俄乌战争带来的缺粮风险,为维护欧洲的粮食主权,正积极透过立法及共同农业政策(CAP),有计划的透过减少进口农产品和化肥、农药、杀虫剂等投入的依赖,预算与政策紧密结合,所采取的诸多应变措施,颇值得参考。
1、成立欧洲粮食安全危机准备和响应机制(EFSCM),针对欧盟粮食供应链中的风险和脆弱性进行全面检视,并提出建议和适当的缓解措施。
2、提拨5亿欧元的国家拨款,直接支持受较高投入成本和出口市场遭关闭影响最严重的农民(美国种粮补贴占农民收入40%,欧盟为50%,韩国、日本高达60%。
3、允许农户使用休耕地(400万公顷)扩大耕种面积,以保障俄乌冲突冲击下的粮食安全,同时保持对农民的全额绿化补贴。
4、透过农场到餐桌战略计划,希望建立公平、健康和环境友好型粮食和食品体系,向更健康、可持续的粮食生产体系转变,积极推动精准农业、有机农渔业和生态农业(实施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等,鼓励农渔民尽可能地以可持续的方式生产农产品。
5、允许欧盟成员国向受危机影响的生产者和能源密集型企业(例如化肥制造商)提供直接援助。
6、暂时放宽对部分饲料产品的进口限制,填补该领域供应缺口。
7、由于猪肉产业面临此波油料饲料原料上涨特别困难,正导入市场安全网措施,以支持猪肉产业,稳定肉品供应及市场价格。
8、鉴于开放和运作良好的全球供应链和物流,对于全球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呼应联合国呼吁,反对农产品实施出口限制和出口禁令(如匈牙利,塞尔维亚、阿根廷、土耳和印尼采取措施加强对当地农产品的出口管控)。
9、提供100亿欧元用于粮食、农业、渔业、水产养殖等领域的研发创新。
10、有系统改变消费者饮食模式,朝向多食用水果、蔬菜、豆类、坚果,降低对肉类和高度加工产品的饮食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对农产品进行价格补贴可有效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从而保障农产品供给提高农业生产力,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市场机制造成扭曲。近年来,欧盟各国都削减了农业中的价格支持补贴,逐步向收入补贴转型,着重推进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农业支援政策,德国实施农业生态补偿做法(如分生态转型和维持补贴、补贴标准以农作物种类进行区分、与当期产量脱钩的补偿方式、建立科学的农业生态补偿标准和管理规范等),正如同药物既是救命药也是毒药,补贴亦不能泛滥!
农业生产经营严重受制于自然条件,且农产品需求弹性小,农产品市场均衡具有与生俱来的脆弱性,也就不能单纯依靠市场机制进行生产和需求调节,农业发展以及农民利益的保障,离不开政府层面给予的必要支持。在风险因素不断变化的时代,台湾更需要为未来可能影响粮食供应和粮食安全的危机做好准备并建立永续的粮食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