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传真-金管会持续裁罚 能平息TRF风暴吗?

金管会于6月1日对14家在衍生性金融商品业务有缺失的银行开罚。图为主委李瑞仓。图/本报资料照片

金管会于106年6月1日对14家办理衍生性金融商品业务有缺失之银行,核处罚锾、纠正等行政处分。自103年5月起,金管会已就部分银行办理衍生性金融商品业务之认识客户(KYC)、风险控管、OBU开户及财务资料审核作业等缺失予以核处。后来,于105年底,对相关银行就征提之衍生性金融商品客户董事会议纪录审查为重点,办理专案检查。经金管会查核结果,发现银行真的有未确实审查董事会议纪录等缺失,分别予400万元、200万元之裁罚或纠正等行政处罚。

不过,金管会也表示相关董事会议纪录是否为伪造,银行与客户多各执一词且难以举证,仅客气说银行应避免协助客户于其公司内部文件用印等易兹争议之情事。不少TRF衍生性金融商品的交易当事人,主张银行不当销售及协助伪造董事会议纪录,以形式合规定而能顺利进行TRF交易。因此,对于金管会说难以举证银行伪造董事会议纪录一事,是否合理?诚值商榷。

从104年8月的人民币暴跌起算,TRF衍生性金融商品争议处理,至今仍未落幕。银行重兵被牵制在TRF战场,准备申诉者的回函资料,变成例行性公事,无力冲刺业绩,浮出台面的受害者更有增无减,让银行疲于应付。烂戏拖棚一年多,迟迟不下档。

经济学有一种赛局理论的概念,对抗局面中的参与者是互动的,策略的拟定包含算计对手的反应,赛局中的每一个人要做出决策不能只考量自己,简单说就是策略思考,应寻求自己的最大利益或最大胜算。若每个人都希望全胜而退,结局就是大家都无法退出,势必进入大决战,思考的重点是整体利益极大化。观诸TRF争议处理经验及金管会历次的裁罚,多数银行销售时有缺失是肯定的,但在面对诸如造假财报、KYC资料、董事会议纪录、一条龙销售等等违法态样,却拒绝与客户协商,少部分受灾户则要求银行应全部赔偿。TRF风暴赛局参与者之全赔或全不赔的思维,乃至今无法落幕的原因。

银行端若遵守法令及职业道德销售TRF,善尽风险告知义务及依法审核,TRF还卖得出去吗?其实,对于TRF风暴此一烂摊子,银行的专业能力,在销售时候应有预见可能性,却仍强力推销,主动协助造假资料,彼彼皆是。从责任归属而言,银行端不应负起最大的责任吗?

台湾金融业正面临诸多挑战,不能继续困在TRF的泥沼。银行与TRF受害者若在未来下半年,仍是投资人拚命申诉或跑法院,银行则拚命准备资料回应,甚至面对刑事追诉,金管会面对压力持续裁罚,台湾金融业要如何进步呢?TRF争议处理,银行及投资人都不应该视为全赢全输的零和赛局,才能彻底的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