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传真-FTX风暴凸显公司治理之必要
FTX的崩溃,印证了公司治理及推动ESG的必要,良好的公司治理仍旧是落实永续目标必不可缺的基础。图/路透
加密货币交易所FTX无预警破产,不仅撼动全球币圈,加密货币的监管加强与否更成为火线议题。新创产业向来主张,政府过度监管恐增添遵法成本,扼杀创新思维;其实适度的监管,理应有助于提升公司治理的水平,避免企业未尽该尽之责,而损及投资人权益。
此番币圈风暴即肇因于FTX轻忽公司治理所致,倘若FTX能及早建立起妥善的内控机制,整起事件就不至于演变成这般不可收拾之地步。FTX的崩溃,不仅印证公司治理之必要,值此ESG热潮席卷之际,更提醒了正积极推动减碳者,ESG绝非只局限于净零领域,良好的公司治理仍旧是落实永续目标必不可缺之基础。
回顾FTX破产始末,创办人Sam Bankman-Fried长期挪用公司资金、滥用客户资产买卖代币,特别是将上百亿美元资金移转到旗下的另一间公司Alameda Research,过程竟无内控机制,公司财务报告也未能如实反映,可说是完全背离公司治理精神。的确,若以公司治理最根本的四大原则,也就是「公平、责任、课责、透明」来检视FTX,就可发现FTX几乎没有任何一项原则确实遵循,被抨击为公司治理最糟糕的案例并不为过。
再者,FTX事件背后所隐藏的,实为整个币圈、乃至于金融创新都可能遭遇的挑战,也就是创新与监管的两难如何取舍。理论上,举凡任何具OPM(Other People’s Money)特征的投资交易行为,基于保护投资人之考量,均有政府应否介入的讨论空间。但在加密货币发展之初,由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可溯源与保密特质,大幅提高了交易资讯的透明可信度,使之无须套入既有的金融监管框架当中。
可惜加密货币虽受惠于监管放宽,一度蔚为投资市场显学,但FTX风暴再次向世人展示,技术终究难以克服人性贪念,欠缺监管机制极易引发公司治理松散之后遗症。尤其像FTX这种新创企业,创业初期公司决策多依赖创办人的主观专断,即便衍生弊病,常因症状轻微而被忽视或草草掩盖。
惟随着组织规模扩张,面临挑战势必更趋复杂,若无完善的公司治理体制协助因应,譬如具备专业背景的董事会、内稽内控与风险管理机制、资讯揭露要求等,企业主不免铤而走险,最终酿成大祸。事实上,《哈佛商业评论》2021年底就曾有调查指出,公司创办人长期兼任执行长,反而会导致企业价值减损。
换言之,纵使公司规模尚小,切不可因之即漠视公司治理,反而应就有限的资源,尽可能地针对财务会计独立、职位权责分明、资产盘点确认等原则,建立起适当的公司治理制度。这对于中小企业家数占比近99%的台湾尤为重要,尽管政府早于20年前就开始推展中小企业公司治理,但「只有上市柜企业才需要关注公司治理」、「中小企业没有足够资源做好公司治理」此类质疑依然不绝于耳。对此,不妨把握ESG浪潮兴起之时,透过相关计划或活动之办理,对国内中小企业再次重申公司治理之效益及必要性。
值得留意的是,虽说ESG已普遍获得重视,但不讳言各方目光多聚焦在环境课题,仿佛净零碳排才是唯一主流。按理说,环境、社会、公司治理三支柱应当平衡发展,不该偏废任何一个面向;甚或试想,若一家企业连最基本的公司治理义务都无力恪守,如何奢言其还能够善尽环境保护、社会公益的责任?况且企业一旦爆发公司治理纷争,往往事件发生当下即造成显著冲击,FTX的教训殷鉴不远,这跟环境争议长期伤害企业竞争力略有不同。也因此,已有愈来愈多论述强调,ESG必须以健全的公司治理为基石,才可能具体实践永续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