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疼痛,有多麻烦?!

因公众号功能优化,

第一时间获得精彩实用的内容推送

跑者发生足底疼痛,足底筋膜炎是常见原因之一。40~60岁为发病高峰,患者数量庞大,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极大影响刷PB与训练。然而目前并无治疗方式的“金标准”。

病 因 机 制

简要的解剖图

足底筋膜是支撑足弓的结缔组织,包括较厚的中央束与较薄的内、外侧束,起源于跟骨内侧结节,向远端延伸增宽并在跖趾关节水平分成5条足趾束,每条足趾束再分成2束,走行于屈肌腱的两侧并止于近节趾骨基底部骨膜。

足底筋膜炎是生物力学过度使用的状态,是持续性微小撕裂和慢性损伤累计引起的退行性病变,可能出现筋膜黏液样变性和胶原坏死,血管成纤维细胞增生与基质钙化。

在步态周期的推进期,跖趾关节背伸,张力通过“卷扬机”效应集中于足底筋膜起点。施加在足底筋膜上的机械负荷都被认为是足底筋膜炎的危险因素,包括长期站立、肥胖、过度足内翻或扁平足、踝背伸受限、腓肠肌挛缩以及不合适的跑步姿势等。

诊 断

足底筋膜炎诊断主要通过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确定。典型症状为足底内侧疼痛。影像学有助于鉴别是否存在其他伤病。X线评估骨折与骨赘等病变。核磁片能显示足底筋膜的解剖结构。超声也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检查手段。

治 疗

1 保守治疗1.1 牵伸牵伸训练包括牵伸腓肠肌、跟腱及足底筋膜本身或其组合,是安全、经济、和比较有效的治疗方式。

1.2 支具定制鞋垫与夹板等足部矫形器有助于平衡足底内、外侧弓和横弓三点力学,稳定足部结构,降低足内翻概率,缓冲地面压力并减轻足底筋膜张力,从而缓解症状,能在短期内获益;但长期效果有待研究。

1.3 非甾体类抗炎药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可短期缓解疼痛,但对慢性足底筋膜炎的疗效仍不明确且缺乏可靠证据。

1.4 打冲击波机制是通过振动造成深部组织微小创伤,诱导局部新生血管形成、改善微循环,刺激组织重启并加速修复。在其他保守治疗方式失败后,可尝试打冲击波。

2注射2.1 血液制品血液制品包括含富血小板血浆(PRP)、异体生长因子(L-GFs)及全血。目前,初步证明注射自体血液衍生制品(PRP)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其注射的成本与血液的时效性可能是不可回避的问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评估异体血液衍生制品的不良反应和安全性。

2.2 打封闭打封闭就是注射皮质类固醇的俗称,短期疗效显著,但疗效是短暂的。打多了或打歪了,还有可能引起筋膜破裂及足跟脂肪垫萎缩,风险较大。对操作医生的技术与责任心要求极高。能胜任者,极为稀少。

2.3 打肉毒杆菌毒素“人家打脸你打脚 ”。 作用机制在于引起肌肉松弛,初步研究已显示出有效的结果。但仍然缺乏进一步的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的对照研究。如同医美,并发症是一个热点话题。

3 做手术保守治疗足底筋膜炎6个月仍无效的顽固性足底筋膜炎,可能需要做手术根治,包括开放、经皮或关节镜下足底筋膜切除与腓肠肌松解术等。主要是基于缓解足底筋膜处的张力和超负荷。

缺点是这类手术对操刀者的技术与责任心要求极高,还有并发症风险。能够胜者,极为稀少。术后护理与康复,同样极为费时、费钱、费力、费人。

总之,足底筋膜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最终会进入缓解状态。足底筋膜炎大多可通过体格检查与临床表现确定诊断,约9成患者通常在9个月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

保守治疗应从牵伸锻炼开始,如果需要,可辅以包括口服药和矫形器等非侵入治疗方法。局部注射与手术通常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在治疗上,医生应充分了解每个患者临床表现的特殊性,努力根据每个患者具体期望与要求及其对治疗的反应,制定个体化的方案。

文/白文博 鲁丽蓉 鹿军 梁晓军 赵宏谋 张言 化昊天

白文博 鲁丽蓉,陕西中医药大学

鹿军 梁晓军 赵宏谋 张言,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足踝外科诊疗中心

化昊天,河南省骨科医院

图/p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