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support/何培钧:因为文化,我愿意当管家

图、文/17support 社会企业一起帮前阵子,17support因工作关系应邀南下南投,在竹山镇上与山上共待了整整72小时,我们看见这座城镇最美的文化,听见竹山老街最勇敢的故事,和这里的建筑、空气、居民一起学会欣赏岁月的痕迹(相关文章可见:「先盘点社区需求,再不断实验与创造」、小镇生活 重拾旧时光阴),更重要的是,在这里,我们发现了一位年轻人,他始终与自己的梦想站在一起,更让梦想从民宿出走,延伸到整个乡镇

听过「天空院子」吗?它被誉为是台湾最美的民宿,就连音乐家Matthew Lien于2006年入围金曲奖最佳古典音乐专辑也是以此为灵感,创作了同名专辑。很难想像10年前这栋百年建筑曾是一座遭受世人遗忘的残破废墟,当时才19岁的何培钧看到第一眼的瞬间,深深为其吸引,和别人不同的是,他觉得废墟很美,「因为岁月让它变得动人、耀眼」,同时他也开始做梦,希望上山找回文化的美梦。10年过去了,何培钧真的用文化与创意成功地将竹山推销出去,这里也渐渐成为新兴观光景点!这次,17support与天空的院子╳小镇文创创办人何培钧在竹山见面了,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他眼中的竹山文化(访谈内文以“17s”代表17support,“何”代表何培钧):

17s:你对竹山的第一印象是?这个地方人文风情如何?

何:当时的山下冷清,第一个直觉是,这个地方不知道到底犯了什么错,要受这样的惩罚;山上其实更安静,人口少,连客运巴士都不上山。但我认为竹山最美的风景也是人,人和人交会时的那种氛围;在巷子里吃个羊肉汤老板都能和你聊几句;走在路上眼神碰上了,也是微笑的多,很难得!

17s:什么动机让你塑造「天空的院子」成为民宿?

何:这栋在山上的废墟充满岁月痕迹,而“文化”就是由时间累积而来,我想保留它。再来,我开始思考,该用怎样的媒介来保存,想过上百种方法后,「民宿」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这是让别人认识它最好的媒介了。喝一杯咖啡1小时、吃一顿饭2小时,都不及你住在这里1天,整整一天时间足以让人与它融合,学会与房子、文化一起呼吸。因为文化,我心甘情愿当管家。▲图说:竹山镇上少数制作手工棉被老店,老板夫妻每天都认真地为客人打造手感棉被17s:为了找回文化,付出10年,辛苦在哪?又为何如此坚持?

何:10年来,每个人都用自己的角度看事情、给很多建议,可是整个过程的发酵才是我真正重视的事。辛苦吗?一点也不,我反而觉得这个社会对我很好,因为我看见很多人比我还要认真,认真生活、认真传承、认真在乡镇里生存着,所以必须更坚持自己的信念

17s:当天空的院子(简称天空)营运趋向稳定后,又是什么原因成立了「小镇文创」?

何:我用尽各种方法、花了八年时间,总算将天空的巨额贷款给还清,山上的问题解决了,那山下呢?由于消费精致化关系,竹山只是观光者过路地,每年观光客一直再增加,这里的在地青年却一直在减少,这是一件很吊诡的事,而这也是为什么两年前我们决定在镇上成立「小镇文创」的原因,从老屋经验出发,再延伸到整个乡镇。

17s:就你个人认为小镇文创是什么?价值何在?它在做什么?

何:小镇延续「天空」的价值,持续在做文化保存这件事,我们在解决问题,相信只要把文化、社区、和媒介处理好,商机自然而然也就跟着出现。我认为小镇什么都不是,要创新就不能被框架设限、被制度绑架,我们做的每件事都是在实验,实验人事物,然后再不断修正。一开始,小镇花一年时间认识竹山,接下来试着经营它,我们举办青年专长换宿、光点论坛、发展一日生活访、纪录片拍摄…等,通通都在这个纯朴乡镇里发生了,今年更创下10万观光人潮的纪录!▲图说:天空的院子一隅17s:小镇文创下一阶段的未来计划是?

何:旅宿一向是小镇的专长,我们计划把更多民宿以IKEA式行销旅客们;民宿内所有用的、吃的、看的、装饰的…都是竹山在地生产而来,不管是柔软的棉被还是漂亮的灯座,小镇通通可以帮你预定送到府。朝向越在地化发展,利用竹山独有的环境在地生产,然后再贩售到外头;另外,我们也将创办小镇学堂,把各社区营造个案透过教育课程成为社区永续的方案;再者,规划类似FLYING V的网路平台,秉持在地募资、在地预购、在地审查的概念,给想返乡的竹山人在此提案,让他们有一条回家的路,也让竹山拥有青年的活力。

17s:想对竹山说的话。

何:竹山好像有变又没变,但其实在这里的每个人已经一起在参与这场安静的改革,只是大家知不知道而已。▲图说:天空的院子与云海(图片来源)何培钧强调,他并不是鼓励大家要有梦想,最重要的是,要能不害怕失败并有最坏时的准备,当你把公司、工作当作是解决社会的一个媒介时,那么你已经拥有社会企业的态度了。一个南投水里的孩子用自己豪放不羁的创意将竹山做大,现在,他仍持续作梦,因为小镇的天空永远没有极限!本文由17support 社会企业一起帮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