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support/先盘点社区需求 再不断实验与创造

图、文/17support 社会企业一起帮

台湾有许多地方乡镇曾经因产业关系风光一时,却也随着时代变迁成为大环境变动下的牺牲品人口不断流失、文化不断萎缩,最后终将造成地方发展窒碍、自我认同薄弱、文化资产断层等问题。南投竹山镇有着「前山第一城」的美名,这里是全台湾竹子产量最多的地方,同时拥有极大面积茶园遗留下许多先民开垦的足迹小城镇过往的生活风貌,却因竹子经济价值低落加上921地震重创,导致百业萧条、地方文化式微,至今当地青年人口仍逐年减少中。

竹山其实没有景点,一般人来到南投,想到的只有妖怪村、指南宫等观光区,何培钧却意外来到竹山,并在山上发现一座百年古厝,与它相处了一下午的时间后,他立刻决定:要把这栋被人遗忘的古厝文化找回来。于是,花了近10年时间,他不只贷款修葺了「天空院子」这个百年古厝,透过民宿方式让更多人读这栋房子的文化,甚至扩大至当地区域的文化传承,从山上来到竹山镇上,创办了「小镇文创」。

▲竹山拥有全台湾最多竹子,如今竹艺技术却面临断层危机(图/17support提供)

何培钧认为,台湾所有落没乡镇主要原因,不外乎它没有在地经济、也没有年轻人的创造力。为了找回在地经济、促使青年人口返乡,小镇文创就像一个实验室,不断地用各种方式对待竹山;开始的第一年必须先认识这座城镇,包括居民的起居作息、每户人家的行业、有哪些历史资产等,先盘点这个地方小镇的需求与挑战。

▲「小镇生活一日访」活动中,让旅人们与百年宅院‧天空的院子来一场文化对话(图/17support提供)

再者,像做实验般不同尝试;小镇文创密切结合当地吃喝玩乐住等元素,为竹山量身安排「小镇生活一日访」活动(相关文章可见:小镇生活 重拾旧时光阴),透过深度旅游行程、职人老行业的体验,培养在地导览解说员,提升旅游的新价值与新定义活络经济并推展竹山在地文化,找回最初人、土地与生活的共好关系,让大家深入体会这里的故事,从单纯的消费关系,成为生活的观察者、体验者,甚至是文化的参与者

何培钧还租下竹山市中心的第一个空间,让学生、青年用自己的专长或兴趣交换住宿,不一定贡献劳力,只要以竹山为出发,也许是完成当地生产的产品、设计当地的服务,至今换宿了近千位青年,来自新加坡、香港、中国…都有,「如果100个青年里,来了一个对竹山有帮助的专业人才,那就很足够了!」他没有一丝犹豫地说着,“竹编QR Code招牌”便是专长换宿计划中,学生与竹艺师傅结合数位与传统所研发出来的产品。

▲小镇文创用运动凝聚乡镇,除了夜跑运动,更在庙口搭起布幕音响,带动竹山居民互动、交流(图/17support提供)

除了由外而内的接纳,由内而外的自觉也很重要。去年开始,小镇文创盖了第一间教室,每月一次开办地方青年光点论坛,邀请当地素人讲者及在外打拼的竹山游子,分享自己真实改编的社造案例,并参与公共议题讨论;结合当地庙口文化与路跑创意,邀请民众一起马拉松夜跑,利用运动凝聚乡镇意识,让在地人更认识自己居住的故乡,透过认同文化到自我觉醒的共识,才能成就一个地方的革新和成长!

当然,青年学子的回流才能真正为乡镇注入希望的活水秉持着创新育成无所不在的理念,小镇不仅提供免费、友善的创业环境,彼此共享地方经济市场,也乐意于实务经验的教育和分享,借着空间、市场及经验等资源,直接鼓励青年们在地创业。

▲图/17support提供

很多人问:到底我们在台湾这样看似没落的小镇中,可以做什么?对待落没乡镇最好的方式,就是开放、开放、再开放,这个地方会有很多重新定义的机会,同时也有很多元观点。「小镇文创」利用当地现有资源换取外部各专业人力投入的创新模式,协助竹山的产业革新,同时带动区域发展。

「当你把文化、社区解决问题媒介都处理好后,那个所谓的『商机』自然就会找上门来了。」这也是为何这个被世人遗忘已久的竹山,已拥有10万人次的观光人潮,促使七位青年返乡创业,由何培钧共同发起的竹生活文化协会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复兴竹山的生活文化,更给了台湾一个与小镇间关怀互动的出口!

本文由17support 社会企业一起帮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