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产业体验时代的未来:拥抱云端、解读数据、创造需求

记者洪圣壹/上海报导

达梭系统(DASSAULT SYSTEM)在稍早以「体验时代的制造业」为主题,举办全球大会,现场向 1,700 名合作厂商与 40 位媒体与分析师,公开了有关「智慧制造」、「价值制造」的发展蓝图,强调现在是每个环节都必须可以「客制化」、而且「与时俱进」否则就要面临淘汰的命运。

这场活动仍由达梭系统大中华区总裁张鹰主持,这次展览着重启示、行动、探索、创新、圆桌论坛等五大面向,提供电子化、数据应用、人工智慧、机器人等最新科技,让现场分析师、开发者进行更深度的交流。

云端应用已经普及化

谈到智慧制造,目前包括鸿海富士康、三星电子、LG、HTC 等厂商,其实都已经完成智慧工厂的初步建造,现场分享经验的则是与达梭系统关系相当深的华为公司,该公司目前仅有 2,000~3,000 名员工,却可创造出 6,000 亿人民币的设备产值,挤身全球前三大智慧型手机出货的厂商。

在华为负责生态合作伙伴系统建设的何非表示,现今的产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都面临着一大困境,就是发现技术升级的需求,并希望从制造过程当中降低成本,借此提升自动化能力、强化整体竞争力,然而迫于改良成本的关系,迟迟无法进行技术升级。

何非指出,未来五年公有云的渗透率越来越高,这当中托管私有云早已迅速成长,华为认为工厂的 ROADS (即时、供供应需求、全在线、自助、社群化)体验是目前所有厂商应该要着重的事情,透过完整建构云端服务,才能有效面对即时的变化。

华为总共 18 万员工,但从事制造的员工只有 2,000~3,000 人,华为从中制造了 1.5 亿部手机、全球超过 40% 以上的基站有线与无线产品等等,这些离不开技术化产品化跟标准化等三大面向。不但如此,华为认为,唯有把经验输出给所有合作伙伴伙伴,才能有办法共同成长,其解决方案就是把设计、认证、生产、制造与所有服务都放在云端,协助企业成长。

在这个做法当中,华为把这些年来积累的经验、大数据建构在公有云平台当中,形成一个育成平台,让各家合作伙伴可以中提取关键数据、并分享自己的开发经验,在共同的资源当中成长,并且在成长过程中,找到自己的敲门砖跟解决方案。

达梭在这个领域也有很强的经验,像是透过 SAP、ERP 等系统,让达梭与华为双方共同构筑完整的生态链,借此协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达到讯息画的改造,协助合作伙伴转型升级、实现企业成长。

创新来自需求、创造需求才是王道

达梭系统DELMIA执行长 Guillaume Vendroux 表示,在 2000 年的时候,许多新进经济体,包括中国、印度都加入这场争夺战,那时候做的事情,是提供产品,当时的市场称之为「推进式市场」,那个时候供应链很稳定,多数厂方只需关注如何让机器有效率动起来、如何让物流顺畅的流动。

十年以后,来到 2010 年,情况发生非常大的改变,产品上市周期变得越来越短,自动化的发展,已经不需要很多人工,生产数据上开始出现所谓的「3D EXPERIENCE Twin」,原本线性的供应链不再满足市场需求,产业必须要将所有跟生产相关的人事物加入进来,并协同整个供应链、服务端进行管理,而且制造商也需要改造、生产商的反应速度也要够快才能解决需求问题

到了现在 2017 年,人们需要的不再只是产品,还要加上「体验」跟「差异化」。

为此,制造商全面进入「体验时代」,必须要不断地重新调整,首先要针对供应链、价值链不断重组,而且需要迅速、同步对市场变化做出即时反应,有时候必须要按照客户订制的订单来生产、要对市场作出迅速回应,更要主动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厂商要自己构建订单来主动创造市场需求才是上策,以此为前提,制造商必须要使用新一代系统,目前已经有多家中国企业与达梭系统合作,为了迎接中国制造2025,透过 3D EXPRIENCE 来做调整,希望能即时满足不同需求,这包括对于整个单品做出即时回应。

为了解决「可持续性」跟「立即反应」的问题,现场展示了智慧制造的模型,包括3D列印厂、展示间、工厂、风力发电厂房,而这还是未来迎接智慧制造最基本的需求。

智慧制造的核心-数据分析

在智慧制造当中,数据是整个生产发展的核心,当你谈到生产效能的时候,就需要仔细了解每个区域、每个机器的运作效率,对工作状况、机器产生数据进行分析,另一方面是组织机构的突破,当然管理层需要一些指引,让他们了解他们的决策对生产效率有什么影响。

供应商角度来看,应该打通各个部门壁垒跟界线,实现无缝串接。在达梭系统当中,可以提供客户接近一亿种零部件进行规格界定与供货流程决定,甚至物料供给周期也都一目了然,打通供应商跟需求商的关系,可以整合资源,实现价值最大化,进而围绕着生产核心进行所谓「战略采购」。

以现今多数智慧工厂为例,管理者收到市场回复的数据,在以往若工厂没有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几乎是直接放弃或介绍其他厂商给客户,现在可以将案子转往 3D 列印厂建模,接着透过工作计划表了解原料人力等数据跟流程等资料,而这些资料其实是供应商与需求商通力合作而来,接着就可以透过 360 度的流程再现,确实了解产品的可行性之后,再执行生产,最后提供市场差异化的服务,这个过程说来复杂,但在工厂端,大约 1~3 日就可以完成。

在这整个智慧工厂当中,「风力发电」则是让工厂可以保证永续、而且是以环保做的方式作业。管理者可以从中即时了解风力发电的数据,操作过程完全使用机器人。在工厂端则可以透过模拟器,可以连结外部使用数据,搭配现在的厂房生产状况来进行虚拟调节,进而确保即时生产管理没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决策,像是在生产挖土机,也可以了解哪个零部件跟环节之间发生状况,借此调整生产内容。

来自福特汽车的变革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创新,其实是全球亟需推广的问题,像是董事会、总控台方面,每个部件做了最优化的处理,而来自客户提出的要求,可以在生产将告尾声的时候,把这些需求加进去,透过 3D 列印做出来,实践理念上的测试。

生产制造方面做了技术升级之后,可以很快放进去生产优化进行即时演示,生产数据也会进行生产反馈,透过生产流程上的调整,完全不浪费资金。

在这方面,达梭系统 EXALEAD 执行长 Morgan ZIMMERMANN 找来福特汽车动力总监 Adrian PRICE 谈福特汽车智慧制造,以及如何使用数据来进行智慧决策。

根据 Adrian PRICE 的介绍,福特汽车在重庆厂拥有 2.6 万名员工,以生产汽车为例,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不仅原料与人力等成本控制非常重要,品质又是第一要务,而速度却又是整体生产的关键需求,所以必须快速利用数据分析,并当背景资料、确实反映在整个供应链当中。

为此,福特汽车开发了所谓的「福特生产系统」,实际验证之后,这套系统已经在内部运行,能够有效管理内部生产流程,进而把生产现场数据,重新比对经销商、客户、顾客数据,然后快速做出反应。

Adrian PRICE 分享一个所谓的福特品质的系统数据,当中可以看到生产与喷漆过程中的生产数据,得到这些数据之后,就可以放到生产背景去了解,然后跟汽车连接在一起、进行数据解读,解读过程可以福特汽车是利用达梭系统的 3D 解决方案,让每个部门能够在线上很直观的了解汽车哪个零件需要改进,并且确实让生产制造与客户端通力合作,让所有人用同一个语言、在同一个平台上沟通跟对话,借此实现来自客户端的需求。此外,在物流系统方面也可以使用3D 模型即时追踪物流的方向,并了解工人如何进行现场维修跟替换。

河钢唐钢

除了福特汽车,达梭系统 Quintiq 执行长 Rob VAN EGMOND 找来河北钢铁集团唐山钢铁公司全球讯息与自动化部长赵振锐

根据赵振锐的介绍,2008 年以后,钢铁企业从卖方市场变成买方市场,为了让生产跟经营符合用户需求,唐钢过去讯息化架构,对于在有线产能约束下,有很大的差距,整个生产过程中,生产了多少、整个工序还有产品、交期地回应也不是很准确。2014 年以后引进 APS 系统,让系统跟品质管理能够实现,满足客户需求,借此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在此,唐钢学习到一个好的架构能够推动企业往好的发展,当大家都用同样的语言沟通,所有员工就能按照客户要求,如期达成订单。

谈到未来,赵振锐透露,接下来整个钢铁厂将朝向整体自动化发展,预期把下游的客户、包括汽车制造商、设备制造商的销售计划串接起来,设计出客制化的生产,不过他坦承「路还很长」。

JOBY 的「价值网路」

JOBY 机械工程师 Alec Clark 指出,以目前的需求来说,要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整合所有最先进的制造技术,必且让工程师快速完成组装,过程中要又做出创新,那么首要之务,就是把所有工作流程优化、瘦身。

JOBY 可说是 3D 技术的重度使用者,该公司把 3D 技术引进之后,以 90 名员工达成全球前五大市占的小型飞机输出公司。Alec Clark 指出,精准的 3D 模拟已经成为该公司现在制造过程中的一个重点,透过即时模拟的设计、研发,能够有效解决来自需求面的问题。

借由 3D 元件的模拟,公司可以有效执行既有的生产策略,这包括增材制造、优化模具,还可以找来新的零件,让员工可以独立思考,并大胆采用新的模具搭配软体,透过 3D 列印,达成新的组合。

Alec Clark 表示, 很多人希望能够快速拿到货,重点是要便宜,然而事实上整体设计还有品质的问题,因此他们大量引进 3D 模拟技术,然后搭配 3D 组建,达成快速、高效、而且低成本的最终营运目标。接下来当然希望能够提供全新的材料、开发跟既有技术对接,整合上下游,包括指导原则、设计蓝图、原物料生产等各层面,在同一个平台高度整合,希望把设计、生产制造、讯息流形成一个回路机制,把所有产品放到云端,这些其词从 2014 年就这么做了,未来会从 2 人团队,加入更多人,不段实现产品更新。

现在处在新的工业革命当中,谈的是大数据怎么应用、人工智慧与运算能力、人机互动与连结性等领域的开发,转而至实体分析与智慧化,这些都将为行业带来颠覆性的改变。

麦肯锡提供的资讯指出,未来10-15 年,产业希望透过数据化来提升竞争能力的机会比率有高达 76%,希望明确的责任分配有 9%,希望能主动参与工业平台发展得有 29%,拿中国地区产业来说,中国企业的初始状况各有不同,因此转型过程中会有更大的差异。

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资深营运专家侯文皓表示,在过去 30 年中国企业本身的成长,是世界第一,包括中国企业成长速度也是世界最速,过去几年来至今,中国资本已经抵达到了高原期,中国当地产业与英国、美国、日本、德国相比,生产力也没有减少,但其实在产值与创新却有很大的落差。

为了弥补这个落差,大数据、计算能力、联通性与人机互动,从而到连接到实体世界、智慧化、分析与应用,倘若按部就班,确实执行智慧制造、以人为本出发,创造价值与创新,都可能为企业带来颠覆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