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薪資中位數51.8萬元!半數勞工未達標 薪資差距擴大為4.12倍

主计总处今天发布去年受雇员工薪资中位数统计,全体受雇员工全年总薪资中位数为51.8万元。情境示意图。图/Ingimage

主计总处今天发布去(111)年受雇员工薪资中位数统计,全体受雇员工全年总薪资中位数为51.8万元,较前一年增加1.2万元、2.37%;平均总薪资69.3万元、年增3.44%,两者增幅皆创四年来最高。不过最高薪10%薪资与最低薪10%薪资差距,扩大为4.12倍,连续两年拉大,显示高薪族与低薪族薪资差距扩大。

主计总处表示,主要是前两年产业受疫情冲击程度不同,内需产业受伤重,但电子业则有科技红利加持,加薪及奖金多,以致拉大高低薪差距。

111年受雇员工总薪资中位数51.8万元,平均每月约4.3万元,若以全体受雇员工人数817.1万人,意味有半数、408.5万人每月收入不到薪资中位数4.3万元。另有68.61%、约560.6万名受雇员工全年薪资未达平均总薪资69.3万元,比率较110年68.31%微增。

统计显示,111年工业及服务业受雇员工全年总薪资(含经常性与非经常性薪资)中位数51.86万元(平均每月约4.3万元),较110年增加2.37%;总薪资平均数69.3万元、年增3.02%。若单位本国籍全时受雇员工,全年总薪资中位数为55.2万元,年增2.50%;外国籍与部分工时员工薪资中位数则为34.1万元,年增1.53%,可见本国籍全时员工薪资增幅明显大于外籍人士及部分工时者。

不过,以薪资差距来看,最高前10%平均总薪资为126.1万元,最低10%平均总薪资30.6万元,差距扩大为4.12倍,也是自105年起差距缩小后,近七年连续两年差距扩大。

主计总处官员表示,以近十年观察,最高与最低10%薪资差距,102年至104年该比值由4.14上升至4.29,差距呈扩大趋势;105年至109年因政府连续大幅提高基本工资,以致五年间差距由4.24降至4.0,差距逐年缩小;110年、111年虽持续调升基本工资,但疫情影响下,部分工时员工比重较高的内需服务业工时及薪资双呈下降,直到111年下半年虽随边境解封开始复苏,但同期间电子终端产品需求暴发,带动科技红利现象,如半导体及海运业加奖巨额奖金,垫高高薪员工薪资水准,因此高低薪差距连续二年拉大,111年较110年4.09倍略升。

111年各行业薪资中位数也可看出疫情影响,薪资中位最高的行业为电力及燃气供应业的108.8万元,其次是金融及保险业103.7万元,制造业53.9万元,其中电子零组件制造业、电脑电子产品及光学制品制造业都超过70万元。但部分工时员工较多的艺术娱乐及休闲服务业、住宿及餐饮业、其他服务业、教育业(不含小学以上各级公私立学校等)等,薪资中位数都不到40万元,其他服务业(含美容美发按摩等)只有36.1 万元。

平均数比较不受极端高薪拉升,半体及海运,平均数增幅大,因为中位数及平均数年增幅都是108年以来最高前一年奖金与红利都高准备,低于平均数原因也是因为受高薪拉升,平均数增加,未达的比率也增加。

另一个观察点是,111年中位数对平均数比值0.748,又较110年的0.756更低,也是自102年以来的0.801逐年下降,反映出平均总薪资成长率,高于中位数总薪资的成长率。主计总处表示,薪资平均数会被极端高薪拉升,例如半导体及海运业总薪资快速拉大,就会让薪资平均数增幅高于薪资中位数成长幅度,资料显示,10年间总薪资平均数成长24.99%,中位数增幅则是16.73%。

111年女性全年总薪资中位数为48.1万元,男性为55.7万元;10年间女性总薪资中位数增加19.15%,高于男性的15.92%。

从年龄层观察,未满25岁者因多属在学打工或初入职场阶段,全年总薪资中位数为36.2万元,后随年龄增长而提高,40至49岁增至58.9万元,至65岁以上因多属退休人口二度就业,总薪资中位数降为41.3万元;若与上年比较,30至39岁者年增幅2.02%最高,25至29岁者增加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