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茶室案釀4死 北市首度抽驗米濕製品「邦克列酸」結果曝

北市3月下旬爆发宝林茶室「邦克列酸」食物中毒事件,迄今造成4人死亡。本报资料照片

北市3月下旬爆发宝林茶室「邦克列酸」食物中毒事件,迄今造成4人死亡,卫福部食药署日前宣布6月起,邦克列酸列为专案项目,最快8月公布首次结果。不过,台北市卫生局早于4月启动首波抽验,8日、10日、11日至传统市场、面摊、餐饮业及杂货行等,抽验共15件米苔目、粿仔条及河粉等米湿制品,检验结果均未检出。

北市卫生局食品药物管理科长林冠蓁说明,宝林茶室事件后,卫生局即建立检验方法,首次针对米湿制品检验邦克列酸,这是第一波抽验专案,接下来除了配合食药署专案,也会列入卫生局年度计划进行。卫生局每年都有米湿制品抽验专案,项目包含食品添加物如防腐剂、漂白剂、微生物等,未来将纳入邦克列酸。

卫生局表示,「邦克列酸(Bongkrekic Acid)是一种罕见毒素,由唐菖蒲柏克氏菌产生。该菌易在富含脂肪酸的食物中繁殖,另在摄氏温度22至33度和中性pH值的环境中,会迅速增殖,产生大量的邦克列酸。

卫生局说,人类可能因为食用受邦克列酸污染的食物导致中毒;邦克列酸主要影响肝脏、肾脏和脑部,主要症状为全身无力、头晕、嗜睡、腹痛、呕吐等,严重时可能在症状出现后1至20小时死亡。

卫生局指出,产生邦克列酸的唐菖蒲伯克氏菌,必须在特定条件下(中性、低盐、温暖且潮湿)才会孳生并产生毒素,因此低温、短期保存及酸性环境可有效抑制生长。

卫生局提醒,邦克列酸不会因洗涤或烹饪而被破坏,因此预防是关键,请民众不要食用长期存放在不当环境的淀粉发酵食品;购买湿的河粉、米粉、粿条和凉皮等,要注意保存期限及商家的储存环境;若超过有效日期绝不再食用;烹调前再次检视外观,有无发霉或色泽改变等;若疑似食用含邦克列酸食品,建议应保留剩余食品,尽速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