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延毕潮?高教资源分配才是重点
▲台湾的延毕生在今年创下5万4千多人的新高峰。(图/翻摄自网路)
社会上谴责延毕生声浪不断,根据《商业周刊》报导,台湾的延毕生在今年创下5万4千多人的新高峰,其中,公立大学还比私立大学严重,明星大学「台成清交」情况最严重,延毕生占该校毕业生,依序为25%、18%、20%、15%。然而,公立学校有更多的延毕生,背后其实隐含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因素。
关于教育资源,以教育部99学年度报告为例,就读公立大学的弱势学生占全校学生8.88%,私立技专占 22.78%。以教育部97年的报告为例,平均每名公立学生享有纳税人一年18.2万元的补贴,私立则是10.5万元。
而公立学校延毕严重,又凸显两个不公平。第一,在政府补贴下,公立大学学生可付较少代价,享受比私立学校优质甚多的教育资源。第二,延毕生享有「二次补贴」,排挤该校其他学生能享用的资源。
教育补贴的本质,应让贫穷学生也有机会透过好的教育,进而缩减贫富差距、避免贫穷世袭。然而高等教育资源的错置,却让家境贫穷的学生处于更不利的条件之下。相较于私立学校,公立学校有较多的资源可以学习,导致台湾的教育变相在惩罚家境不好的学生,因为私立学校的学生要用更多的钱,却得到比公立学生更少的资源。
有网友表示,关于延毕,若将原罪丢给孩子,就忽视了毕业后的职场环境,跟劳动条件这些巨观问题,其实就是父执辈那代「得了便宜又卖乖」。但在台湾的脉络下,「高等教育资源分配」更值得重视,私校毕业生,负担高,薪水待遇也比公立学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