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记者北京看到一幕 问:中国的民族主义这么怪异?

【文/观察者网 赵挪亚】还记得那位在推特“晒”自己打中国疫苗的英国广播公司(BBC)澳籍记者斯蒂芬·麦克唐纳(Stephen Mcdonell)吗?这回,他说自己在北京吃烧烤,看到店员穿着“中国人不吃这一套”的衣服,还不忘“评头论足”一番。

麦克唐纳6月3日在推特写道:“中国的民族主义向来这么怪异?今晚我去北京的一家烧烤店吃饭,这家店位于一个有外国使馆的区域,所有的店员都穿着这些T恤衫。上面写着:‘中国人不吃这一套。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对中国人说话。’”

这条推特评论、转发和获赞数远超麦克唐纳平时的推特,但评论有不少人抨击他“双标”,还有一名加拿大的网络“大V”说,自己想要这件T恤。直到6月6日,麦克唐纳还在推特上转发支持他观点推文,与网友“互动”。

6月3日发布这条推特后,麦克唐纳后来又零零碎碎发表了不少带有偏见的言论。如他在随后一天说:“我自己也曾在澳大利亚当过服务生。想象一下,如果老板给你递来一件澳大利亚民族主义的衣服,你会作何反应。‘澳大利亚人不吃这一套,(插入国家)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对澳大利亚人说话。’多可笑多蠢呀。”

他还把“节奏”带到了北京冬奥会上:“我给不懂幽默的人讲讲:这很奇怪,也很滑稽,因为在北京举办奥运会前几个月,一个老板让他的员工在使馆区的一家餐厅里穿这个。北京欢迎你!啦啦啦啦......”

这条内容,麦克唐纳发了3遍。

不过在评论里,有部分人的确秉持意识形态的偏见,支持麦克唐纳的说法,但也有很多人并不认同。

例如,一名推特网民声称:“我想知道这些人(服务员)是否知道他们的国家一直在通过产业和军事间谍,以及经济操控来‘干涉’其他国家。”这条获得了49个赞。

不过,另一名网民巧妙地反讽说:“笑死了,你在说的是美国?又是一个典型的美国人,认为他们可以成为世界上唯一的霸凌者。”这条获得了87个赞。

有人指出麦克唐纳的双标:“如果有个美国人穿一件T恤,上面写着:‘让中国不要影响美国’。你还会这么生气吗?我很怀疑。”

“美国的爱国者,行!中国的爱国者,不行!行吧。”

“大声喊出要抵制美国人的欺凌,这有什么错?”这条获赞数最多,达到了301个。

有意思的是,一个叫做罗布·罗素(Rob Rousseau)的加拿大推特“大V”还在下方留言:“你知道我能在哪儿买到这些T恤吗?”

根据公开资料,麦克唐纳曾在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工作,后入职BBC,担任驻华记者。他一直在推特上分享在中国的生活,虽然不乏肯定中国防疫措施,“晒”自己打中国国药新冠疫苗的推文,但平时也多对中国的各个层面“评头论足”。

麦克唐纳拍摄T恤上的文字,来源正是今年3月18日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杨洁篪的发言。

当时,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当着布林肯、以及拜登国安顾问沙利文的面斥责道,““我们把你们想的太好了, 我们认为你们会遵守基本的外交礼节。所以我们刚才必须阐明我们的立场。我现在讲一句,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

中方说出这句话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反响。看到现场视频后,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3月19日在个人脸书账号中“拍手称快”,并转载了视频。

还有一位外国网友,从短短1分钟的视频片段中,感受到世界格局的变动。“过去没有哪个国家敢发出这样的声音,世界听到了。”他如此感叹。

此前报道:

历经两个甲子的“磨炼”,120年后的辛丑年,一股“东风”,在寒冷的美国阿拉斯加,压倒“西风”。

“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美国的这个(干涉别国内政)老毛病要改一改了!”

面对美国官员不讲外交礼节,不行待客之道,杨洁篪主任和王毅国委背靠中国人民的发言,掷地有声、字字铿锵,通过外交部高翻张京精准有力的翻译,直击美方痛点。

《那年那兔那些事》“神预言” 图自社交网络

许多中国网友一遍遍刷着录像,眼眶湿润。那外国网民是怎么看这场可能载入史册的谈话的?

恨中国“粗鲁”的有;怒美国“不争”的有;慕中国“直接”、恨本国“不硬”的日本网友也有。“希望我们国家也能这样……”日本雅虎相关新闻下最高点赞的评论想象着。

还有一位外国网友,从短短1分钟的视频片段中,感受到世界格局的变动。“过去没有哪个国家敢发出这样的声音,世界听到了。”他如此感叹。

图源:中国外交部

中国: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虽然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已于当地时间19日结束,但看过第一轮会议时对媒体开放阶段的视频录像,许多网友的心情还久久不能平复。

“硬气,豪气,霸气,解气 ,服气!”网友感叹。中国各视频、社交媒体平台上,许多网友说自己“把视频片段看了一遍又一遍,看红了眼眶”。

19日,“两个辛丑年的对比图”刷屏。一边是在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签字仪式上,满脸屈辱的清政府代表;一边是面对美方傲慢施压,中方代表底气十足的反击。

网友想起了毛主席的那句词“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图片制作:观察者网

西方:美国变“逊”了

路透社推特报道称,美国和中国在拜登政府上台之后的第一场中美高层对话上,互相猛烈指责对方的政策。

即使视频经过路透社剪辑,还是有不少外国网民感到中方言辞铿锵有力。

有网民说,“中共官员登上美国的土地,当着面把拜登政府官员彻头彻尾地羞辱了一番。这对国务卿布林肯的外交工作来说,是个糟糕透顶的开头。希望拜登政府能从中吸取教训。”

还有人说,“我觉得中方看出了(美方的)软弱。他们的语气已经不一样了。”

许多外国网民对布林肯等官员的表现不满。“看一下双方的肢体语言吧:讲话的时候,中方的人坐姿笔挺,敞开双臂。但布林肯讲话时头低着,读稿子。”

“从什么时候开始美国变得这么逊、这么弱了?”这位网民感叹。

在美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右翼媒体人迈克·切尔诺维奇(Mike Cernovich)看完“老虎杨”(老布什给杨洁篪的绰号)怒斥美方的视频后深感担忧,将片段上传至推特,跟其他网友说,“看完这段吧,太凶残了,完全压制了美方(outclassed)。不妙啊,朋友们。”并将推文置顶。这条推特超过1.7万点赞,6000多转发。

“这对拜登的外交事务来说,是糟糕透了的48小时。”网民留言,“这是他们(中方)向我们发出的最直接的信号。他们不尊重这届政府。普京今天还邀请拜登‘辩论’。”获1000多点赞。

日本:希望日本也能这样……

观察者网注意到,平时厌华情绪高涨的日本雅虎新闻网评论区,这次在相关新闻下面,也有不少日本网民惊讶于中国的表现。

获得最高赞的留言写道,“真是相当直接的交锋。希望日本也能这么直接地(在外交场合)表达观点。总是搞窝囊外交(腰抜け外交)的话,这个国家就算一直出钱,也无法赢得国际上的信赖和尊敬,于日本国家利益也无帮助。”

3月16日日美高层会晤,菅义伟向外交层面不对等的美国防长奥斯汀鞠躬(图源:澎湃影像)

海外华人:点赞!

在海外视频平台上,少有国外媒体放出第一轮会议的完整视频。有台湾媒体公布了时常67分钟的录像,以及杨洁篪首轮发言的完整版。

视频吸引来不少海外华人。一位可能是澳大利亚第二代华人的网友十分激动,为祖国的强大感到骄傲。“致敬杨先生,虽然大部分媒体不会全篇翻译报道您的演说,但是全球华人华裔都看到听到了!”

马来西亚、西班牙的华人华侨,多地海外留学生也都来点赞。“虽然身在国外,但无时无刻不以一个中华儿女(的身份)而自豪!”一网友评论道。

时代在变,世界在变

天下“苦美”久矣,在推特上,一些中美之外的网民“围观”后,纷纷为中国外交官点赞。

一网友看了视频,立刻“粉”上了杨洁篪。“我喜欢这个外交官,他一发威(rocks),美方就被镇住了。”

有网民感觉“时代变了”(times are changing)。他感叹这是他这几年听到的“中国高官对美国最直截了当的回复。”

有人跟评“他们说的每一句话,数十亿双眼睛看着、读着,数十亿双耳朵听着。这一时刻到来了,世界正在起变化。”

“确实,世界(上所有国家,无论立场如何),终于听到了过去没有哪个国家敢发出的声音。”

当地时间19日,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结束,杨洁篪和王毅接受中国媒体采访

相关报道:

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 请了与CNN、BBC过招的中国学者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的同一天,都会进行集体学习。

这次也不例外。

据《新闻联播》报道,5月31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了集体学习,主题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政知君注意到,从2017年10月开始,中央政治局已经进行了30次集体学习。

集体学习的内容有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量子科技研究和应用前景等前沿科技,也有监察体制改革、民法典、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中国历史上的吏治等等。

此外还曾就全面停止军队有偿服务、推进军事政策制度改革、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切实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等进行过集体学习。

而在媒体传播方面,十九大后中央政治局至少进行过两次集体学习——一次是在2019年1月,聚焦的内容是“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另一次就是这次,聚焦的内容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关键词:国际话语

不过,这两次集体学习的形式并不一样。

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那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把“课堂”设在了媒体融合发展的第一线,采取调研、讲解、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而这次集体学习,则请复旦大学张维为教授进行讲解,提出了工作建议。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认真听取了他的讲解,并进行了讨论。

习近平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

在这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提到:

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要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的宣传阐释

要注重把握好基调,既开放自信也谦逊谦和,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要倡导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霸权主义

要更好发挥高层次专家作用,利用重要国际会议论坛、外国主流媒体等平台和渠道发声

要广交朋友、团结和争取大多数,不断扩大知华友华的国际舆论朋友圈

要讲究舆论斗争的策略和艺术,提升重大问题对外发声能力

他说,“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做国际传播工作,主要负责同志既要亲自抓,也要亲自做。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国际传播知识培训,发挥各级党组织作用,形成自觉维护党和国家尊严形象的良好氛围。”

曾一句话回击CNN记者

张维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张维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曾任职于中国外交部,担任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的高级翻译,走访过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张维为与“历史终结论”提出者福山先生有过一场关于中国模式的著名辩论,他在辩论中准确预测了“阿拉伯之春”不久将变成“阿拉伯之冬”。

张维为还曾参加了习近平于2016年5月主持召开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作为政治学领域的代表就理论创新、中国话语建构和新型智库建设等议题作了发言。

据《中国日报》报道,面对CNN等记者的犀利提问,张维为曾多次给予漂亮的回击。

“亚洲多数国家都复制了西方模式,你凭什么认为西方模式在中国就行不通?”面对CNN主持人扎卡里亚的犀利提问,张维为用一句话,说出中国人制度自信的底气:“因为过去几十年来,中国发展得比其他亚洲国家加起来都要好!”

西方主流媒体长期以来对中国的报道不实事求是

政知君注意到,这几年来,张维为多次在节目中露面谈及自己的主张。

在2020年2月,张维为曾做客央视《一堂好课》,讲述“全球外交下的中国话语”。

当时,他从自己1986年陪同乔石访问孟加拉国、尼泊尔,以及1987年陪同邓小平会见坦桑尼亚前总统、南方委员会主席尼雷尔等经历入手,带领观众回顾了新中国外交风云的一些生动记忆。

在2014年,张维为做过一个题为《中国人你要自信》的演讲,他在那次课堂上再度强化这一观点:“让我们把不自信的帽子送给我们的对手,实际上我们在国际交流中,就经常在这样做。”

央视曾报道称,西方社会的一些力量对中国报以偏见甚至敌视的态度,认为中国的崛起是对世界秩序的威胁。

张维为在德国参加一个论坛时就曾直面这一现象,“因为西方的主流媒体长期以来对中国的报道不实事求是,带着强烈的意识形态偏见和文化偏见,导致西方很多国家、很多民众甚至很多专家学者对中国很不了解。”

再比如,2020年9月,张维为出现在电视思想政论节目《这就是中国》节目中,那期节目的主题是“反击西方偏见”。

当时,张维为分享了他与BBC主持人的一场交锋,帮助大家了解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存在的一些偏见乃至敌意。

张维为说,西方反华反共的话语是一种强势话语,但本质上是纸老虎,因为它代表的那一套制度安排正在全面走下坡路。

他说,“中国人有‘与人为善’的文化,有给人面子的文化,西方是没有的。所以我经常讲,为了更好地与西方交流,我们要学会与西方交锋,交锋之后往往才能更好地交流。当然,交锋不是要你声嘶力竭,中国人说有理不在声高,交锋在于把道理讲清楚。西方文化是强者文化,它尊重强者,尊重胜利者,如果他提出一个挑衅问题,你不敢接招,不敢交锋,你就输了,你代表的国家也就输了。”

“我觉得中国也确实到了这么一个时候,对于误读中国,特别是恶意误读,该出手就出手,该调侃就调侃,该当头棒喝就当头棒喝,当然该和风细雨就和风细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