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新举措引导毕业生到西部和基层就业

北京大学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引导毕业生到西部和基层就业

北京大学在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始终着眼于“服务国家战略”的目标,主动适应西部大开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国家战略需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工作思路,采取有力措施,积极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基层、西部和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一、强化组织领导

学校领导明确要求,各单位要从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实际出发,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出发,把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和西部地区就业作为学校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全面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健全学校就业指导委员会统筹指导、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具体协调、各院系“一把手”亲自主抓、各院系就业工作小组具体落实的学生就业工作体系,把引导毕业生面向西部和基层就业的完成情况作为对院系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和考核的重要指标。在2009年上半年学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期间,校党委还把加大力度引导毕业生面向西部和基层就业写入了北京大学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和整改落实方案之中,并明确该项工作的第一责任领导是学校校长。

二、完善制度保障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和教育部关于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文件精神,学校相继出台了《关于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和西部地区就业的意见》和《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和西部地区就业的若干政策措施》,从制度上增强到基层和西部就业的吸引力,并为有志于服务西部和基层的毕业生解决后顾之忧。一是学校专门为到基层和西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颁发荣誉证书,并优先推荐其参评市级、校级优秀毕业生;二是学校设立专项奖励基金,按照就业地域特点和岗位性质,对到基层和西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近五年来共发放西部基层就业毕业生奖励金126.4万元;三是为到西部和基层就业的毕业生提供升学方面的优惠政策。毕业生在基层和西部地区工作满两年后,表现良好,经原单位考核合格,报考本校研究生者,学校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予以优先录取。对于去西部地区和基层单位工作满两年后考取本校研究生的经济困难学生,申请困难补助和助学贷款的,可优先予以审批;四是严格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北京市的有关政策,对于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首都大学毕业生基层支援服务项目计划”的毕业生,为其提供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户口和档案保存等方面的优惠。

三、狠抓思想动员

学校将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发挥两方面工作优势,鼓励学生到西部、基层就业创业,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就业观。一是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优势。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国情社情教育、暑期实践、社会调研等形式,重点展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意义、喜人成就和蕴含的发展机遇,引导毕业生关注贫困地区民生,培养对落后地区和基层群众的感情;二是发挥全程化、科学化就业指导的优势。借助就业指导课和一对一的就业咨询指导,详细解读国家鼓励毕业生面向西部、基层就业的政策,引导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科学就业观,促进学生自觉把实现个人理想与奉献祖国建设结合起来;三是发挥舆论宣传的优势。举办到西部、基层就业宣传月活动,通过媒体宣传、主题活动、演讲比赛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政策宣传和形势引导工作,营造到西部和基层建功立业光荣的主旋律;四是发挥典型引路的优势。邀请在西部、基层做出突出成绩的优秀校友回校做报告,每年达10余场。组织力量采写优秀校友的先进事迹,在校园网上推出“走近北大优秀毕业生系列报道”和“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就业榜样系列报道”,并编辑出版《大才精诚》、《知行天下》等反映优秀校友事迹的书籍,向广大学生免费发放。特别是在今年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周年之际,精心编辑出版了《西部放歌》一书,集中反映一批优秀校友在祖国西部建功立业的生动场景,在广大师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学生参与服务西部、服务基层的热情。

四、着力搭建平台

一是广泛利用各种资源,强化服务意识,积极为毕业生开拓西部和基层就业市场,为有志于到基层和西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机会。学校与新疆、西藏、甘肃、宁夏、广西内蒙古等西部省区主动联系,邀请西部地区政府组团到校招聘人才,对西部地区和基层单位招聘人才给予优先待遇;学校组团到全国各地包括西部地区开展成系统、分批次、有规模的就业调研,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深入了解西部地区的人才需求,与地方政府签订人才选送协议。其中,通过与重庆市签订定向选调生协议,2010年为重庆市输送了30名优秀毕业生;二是对每一位毕业生的求职意向进行逐一调查了解,对意向去西部和基层就业的学生建立动态信息库,给予重点关注,及时做好就业信息传递、就业机会推荐、就业政策咨询、职业发展辅导等方面的工作,并由院系老师和辅导员通过定期“一对一”谈心、午餐沙龙等活动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学校设立“西部基层就业热线电话”,由专人负责答疑,为毕业生排忧解难;三是在重庆、广西、贵州等地建立 “青年就业见习创业基地”,积极组织学生前往开展社会实践,通过就业见习活动,培养、推荐和选拔有志于服务基层、服务西部的学生骨干。

五、形成长效机制

学校始终强调,务必为西部和基层输送最优秀的人才,努力达到“输送一个、服务一方、影响一片”的效果。一是严格选拔。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与地方政府组织部门积极配合,对报名参加大学生村官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地方政府选调生计划的毕业生进行严格考核;二是加强岗前培训和指导。聘请校内外领导、就业指导专家、企业界人士或校友等,为到西部和基层就业的毕业生举办相关讲座和咨询,进一步坚定他们扎根西部、扎根基层的决心和信心;三是加强毕业生离校后的人文关怀。学校每年都举行隆重的欢送仪式和座谈会,由学校主要领导为奔赴西部、基层服务的毕业生送行。毕业生离校后,学校与他们建立长期联系,进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跟踪服务与后续指导。例如,学校领导给到西部和基层就业的毕业生写信,对他们进行鼓励。每年暑期组织师生到毕业生所在地看望慰问并开展科技下乡、爱心捐赠等社会实践,利用科技成果全力支持毕业生服务所在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学校还定期邀请到他们回母校办讲座、参加校庆等,为他们送去关心、期望、祝福和鼓励。

北京大学大引导毕业生面向西部、基层就业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主动到西部、基层就业的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多。据统计,近十年来学校毕业生赴西部、基层单位就业的总人数达782人,主动报名到西部、基层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呈稳步增长趋势,2010年比2009年增加了18%。国家实施大学生村官项目以来,全校毕业生“村官”总人数达38人,2008年以来主动选择赴地震灾区就业的毕业生人数达52人。

二是涌现出一批扎根西部、奉献基层的优秀毕业生代表。其中包括:不顾非典疫情,放弃东部沿海高薪待遇,毅然选择到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防疫站工作,并在2004年以最高票数当选“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的医学部2003届毕业生莫锋;积极响应大学生村官计划,在艰苦条件下从不退缩,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在数千名村官中脱颖而出,光荣当选2007年北京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的法学院2006届毕业生陈丽娟;毕业后主动放弃读博和在北京大医院工作的机会,志愿到西部基层工作,选择在重庆市开县人民医院担任一名儿科住院医师的医学部2009级毕业生朱兴旺等等。

三是学校毕业生的先进事迹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近年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中央媒体多次报道我校毕业生扎根西部、献身基层的优秀事迹;许多地方政府也对北京大学毕业生甘于寂寞、扎根基层的良好素质表示满意,对学校表示感谢。2009年6月17日,黑龙江省大庆市红岗区人事局专门致函北京大学,对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毕业生夏海亮和电子学系本科毕业生孙广敏毕业后主动申请到当地基层工作的事迹进行通报表扬,并感谢学校为基层培养和输送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