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思潮》解读CSIS兵推:当兵推警示「胜利不是一切」(周永秦)

(图/美联社、美国海军提供)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CSIS)1月初发表中共攻台的兵推报告,引发国内热烈讨论。可是这些讨论多着墨「战果」,而忽略某些重要细节与战后长远意义,令人深感担忧。

简要兵推内容,CSIS执行的24次兵推并非每次都有近似结果。依照不同情境(Scenario)会有不同变相条件,进而有相异呈现。当中分为:

 「基本情境」(Base),推演3次,结果皆「僵局且不利中方」。

 「悲观情境」(Pessimistic),推演18次,3次「中方决定性失败」、3次「僵局且有利中方」、7次「僵局且不利中方」,其余没有明显结果。

 「乐观情境」(Optimistic)推演1次,「中方决定性失败」。

 「自立自强」(Taiwan Stands Alone)推演1次,美日袖手旁观,台湾在第十周投降。

 「末日情境」(Ragnarok,诸神黄昏),推演1次,假定日本中立、AGM-158(JASSM)缺乏反舰功能,为共军一定胜利的对照组。

兵推透过用战史来类比的历史方法,以及运用武器系统效能计算的「杀伤率」(Probability of kill, Pk)来建立模型,模拟可能的作战。24次兵推的样本数量足够具有代表性,也以不同条件进行各种可能性评估。但战争是个复杂的系统,连续性的假设作用不必然反映实景。另外仍有讨论空间之处,在于美「中」日台四方人员的思考与决策上。就像西方人惯用科技与数字的理性判断,但中国大陆传统兵学所累积的战争方式与文化,并非能以公式计算出来。

尤其兵推假定的2026年是一个颇为诡异的时间。CSIS解释这一方面基于美方观点,另一考量在于利用2022年国防授权法案实行为期5年的「未来年度防御计划」(Future Years Defense Program, FYDP)计划成果,而能有较完善的计划及装备资讯。可这都是用西方观点在解读「中国故事」,而在北京的强国叙事中,2026年并没有一个明显的攻台表征,2027到2035之间才更有讨论素材,届时随美「中」日台各方消长,兵推又会有不同元素作用。尽管兵推不代表全部,但总能有一些省思可以提点世人。

颇多评论借由部分兵推结果大放中共攻台必败、美日必联手保台厥词,或耽溺于战斗损失的数字比较,恐怕忽略了报告贯穿头尾、关于战争后的警示:「避免得不偿失的胜利」(Avoiding a Pyrrhic Victory)、「胜利不是一切」(Victory Is Not Everything)。打从报告头的摘要部分就提示要避免得不偿失的胜利,报告结语一章的副标题,更斗大写着「胜利不是一切」。头尾呼应,首要提点战争后果并非只有中共被削弱,更存在美国全球地位不保、战争升级等悲剧。为避免之,要及早做出政治与战略、准则与态度、武器与平台上14点的改进,达成吓阻之效。

兵推显示的是一连串、多达数十个变量作用的结果,不同前提条件有程度上的结果差异。单由某几次兵推结过就以偏概全定调「中共必战败」、「美日必保台」,有过度简化、断章取义之嫌,不同情境用以操作的不同前提条件都在实际战场上可能发生,如果太天真设想战争可以被控制像「基本情境」或「乐观情境」那样,是非常危险的想法。遑论仍有多场兵推中的战事处在尚未结束的僵局(Stalemate),仅是到了第三、四周暂且告一段落。

尽管这些僵局也多不利中共,却也不能排除后续谈和或美方居中调停等选项,正如报告在「中方战败」结局的解释提到:当中共出现决定性失败,美方的考量不会是消灭所有敌人,而是尽可能提供敌方可接受的台阶下(Off-ramp)。穷寇硬追,唯恐重蹈一战覆辙。

刺激现有体制做出改变,起到战略前瞻作用,是兵推的最大意义。切莫因几个回合的数理及决策碰撞,就骄矜自满、仗势得意、安于现状,恨不得拉凳子坐观中共必战败、美日必保台的未来战争。对吾人而言,最细思极恐的不只是失去军事力量、基础设施全毁、经济严重衰退的台湾,而要回到CSIS报告的标题名称:这只是第一场战斗,下一场中共与以美为首世界秩序的战争仍在继续。它谨慎提点台美战后可能面临的惨痛代价,而要求当局增加吓阻、避免得不偿失的胜利、明白胜利并不是一切。台湾人又学到了什么呢?(作者为军事评论家、自由作家)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