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思潮》美中关系要避免落入「新冷战」陷阱(周永秦)

拜习会双方仍在各说各话,本就难结构性改变,倒是在结构可能导致的冲突外增设防撞护栏,避免误判与擦枪走火。(图/路透社)

拜习会11月15日在旧金山落幕,如同多数观察者所评,双方仍在各说各话,本就难结构性改变,倒是在结构可能导致的冲突外增设防撞护栏,避免误判与擦枪走火。包括习否认2027或2035攻台、恢复军方接触等。而全球气候问题更像是双方寻求共识的唯一浮木,紧紧抓着而避免外界评断美中关系真的失控。

仅仅两周后,美国前国务卿季辛吉去世,震惊世界。标志着美中关系黄金时代,他的辞世让许多人对当前美中关系由盛转衰而感慨,甚或对美中关系的未来感到悲观;而作为现实主义的最虔诚信徒,大国政治下要向小国说再见,台湾人对他的评价,大概还是五味杂陈。

美中关系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后成为了显学,在这之前大部分的人把精力放在中东应对恐怖主义,或是在欧洲思考区域整合,中国大陆则悄无声息在这段时间数次弯道超车,晃眼到了美国「望其项背」的地步。毋庸置疑,当前研究国际关系的其一重要课题是,美中关系将会走向何种结局?

百家争鸣中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境:两强权终须一战的冷战情境;现任强权妥协的英美模式;以及新兴强权挑战失败的日本没落。第一种情境离我们不远,也无须掉历史书袋讲解;第二种情境发生在一次大战前的英国与美国,大西洋外的美国准备弯道超车,前者陷于与德国的竞争而无暇顾及美国,虽然双方免于一战但伦敦也必须妥协让位;第三种情境发生在冷战末期的日本,广场协议后终于翻车,美国仍然掌握经济秩序。

但无可否认,这任一种情境中的行为者,都无法简单与当前的中国大陆比拟。也因此出现了一种新的论述:「新冷战」,理由是美国再次遇到具有挑战自己实力的崛起大国,而双方正从军事、经济、科技、意识形态,乃至于世界秩序,各种意义上展开抗衡。新冷战既有过去美苏剑拔弩张的「既视感」,又有过去历史经验无法比拟的「新型态」,错综复杂更让人玩味。

尽管这个词相当诱人,但当今的国际环境绝非冷战足以比拟。事实上,如果真要以冷战看待之,恐怕是低估了美中竞争的维度、高估了冲突的强力度。

就低估维度而言,当年的美苏冷战还可简单区分经济、军事、理念的对峙,铁幕很明显将世界划分;然而今天的美中竞争,没有明显铁幕分界,双方经贸往来高度融合,理念冲突也非在同一频率上:美国重视非物质基础的民主自由价值同盟,中国大陆强调物质基础的发展中国家。多层次与多维度的冲突是当今美中关系一大特色,冷战一词难以化约。如果单以冷战角度视之,而妄想用「历史的终结」,终结掉今天的中国特色,难避免错误局势。

高估冲突强度在于,双方都有核武威胁,但当今中国的核武数,远远不及当年的苏联。即使美国智库做兵推,也多以范围有限的区域冲突为前提,还少有美中全面战争的操作。冷战时空的国际建制与组织仍未成熟,「实力才是一切」的现实主义道理大行其道;而当今各国已经有丰富(尽管未必有用)的互动网路,大国要直接在不明白对方意图下,积攒恐惧、达到总和、爆发战争,可能没有那么容易。相应的,各种灰色地带的对峙也大举上升,它还是从反面提升误判及擦枪走火的机率。也因此,美中急于建立护栏、防范翻车,是拜习会达成的主要目标。

尽管「新冷战」这个词相当诱人,但我们应避免过度使用过去历史名词来应用当前国际环境,这恐使我们错估实际状况所在。以古鉴今当然是好事,可以参考过去人类集体行动的逻辑,避免再度落入全球新情势的陷阱。但如果过于简化时空环境之不同,而莽然戴上过去观念的滤镜,来分析、评论当今的全新局势,恐怕只是自乱阵脚、布置陷阱给自己跳。

(作者为国立清华大学䇹政学者、北京大学䇹政基金访问学人)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