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思潮》美中角力下的避险空间(卢业中)
韩国总统尹锡悦访美并与拜登总统发表美韩结盟七十周年联合声明,亦即《华盛顿宣言》,展现美韩紧密合作的意愿。(美联社)
美国与中国大陆之间的官方互动,自2022年11月拜习会后又受气球事件及美台互动之影响而扑朔迷离。美方似乎希望恢复互动,但中方似乎意愿不高,而美方内部各部会对于谁应优先访中的政治角力,更增添当前美中互动的话题性。
两大之间难为小?
与此同时,韩国总统尹锡悦访美并与拜登总统发表美韩结盟七十周年联合声明,亦即《华盛顿宣言》,展现美韩紧密合作的意愿。许多分析已指出,《华盛顿宣言》跨时代的意义不仅是再次确认美国核保护伞的延伸能力,更勾勒出韩国未来在拥护以规则为基础的自由国际秩序中的重要角色。亦有人认为,这表示韩国已放弃过往在外交上,考量中国大陆立场的「事大主义」,韩国未来将有潜力加入国际抗中阵营。
事实上,韩国的外交政策深受其国内政治之影响。一般认为,保守派与进步派通常轮替执政,其对北与对外政策倾向亦随之摆荡,呈现出保守派较亲美、进步派较亲中、亲北的趋向。保守派的朴槿惠由于个人与中国的关系,发展出以韩美同盟为基础,推进韩中关系之论述,加上当时欧巴马政府的亚太再平衡对中力道较川普的印太战略略微缓和,使得韩国在美中之间可以调整位置进行避险;进步派的文在寅利用对北关系的优势,间接促成川普与金正恩的会面,亦为韩国争取到外交的空间。
保守派尹锡悦借由拜登政府重拾盟友之机,强化与美、日的关系来因应外在环境的变化,不失为当前的良策。然而,中国大陆方面对于韩国此举,尤其加上尹锡悦本人近日对于台海议题的评论,认为是要抵销中国的影响力而不悦。
中小型国家的避险空间
近期《外交事务》双月刊以专题方式讨论了不结盟概念的最新发展。巴西学者Matias Spektor指出,许多非西方国家目前不愿意在美、中、俄竞争中选边,经济原因未必是最主要的考虑,而是为了避免被强权冲突拖下水,并希望确保未来选项的最大化。他认为俄乌战争迄今,印度、巴西、土耳其等国即是出于此等考虑而未明白谴责俄国,并非是同情或包庇俄国;而非西方国家或全球南方国家的避险政策能否持续,主要仍取决于国内政治以及国际环境是否允许。
巴西前总统波索纳洛所采取亲美远中的政策,之所以未能助其连任,主因即为国内以农业为主的利益团体不甘心损失中国市场。Spektor认为,东南亚国家的情况正好与此相反,领导人常常面临经济上过度依赖中国大陆的批评,故渠等若求避险成功,首要之务就是强化经济自主。非西方国家的避险经验呈现方向一致但做法不同、程度不一的景况,而该文认为西方国家过度担忧,甚至敌视采取避险策略的国家,对于未来国际关系的发展没有助益,甚至可能错失共同因应如气候变迁等全球性议题的良机。
目前看来,国际体系的权力分布在短期之内仍不会有大幅度的改变。现实主义学者Stephen Brooks与William Wohlforth亦在同期刊物指出,鉴于美国经济与军事实力以及结盟应对全球冲突的能力,其他国家仍难望其项背,故目前仍是单极或至少维持了部分单极的世界。在此情况下,西方国家或应接受其他国家的避险选择,而西方国家的主要对手也应认真思考这些国家采取避险的理由,调整自己的行为。
(作者为国立政治大学外交学系教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