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思潮:张登及》塌陷中的美中台三角

三人成众。三角(边)关系是构成人类社会最根本的关系。两人(双边)关系是一切「自我」认同形成的基础,三角关系则是社会的原形。没有第三者,双边关系没有「外部」指涉,社会冲突也因无从调节,更会变成僵局

国际关系往往表现为多边关系,但基础是必须考虑第三方的多组双边关系︰两岸关系必须考虑第三方(主要是美国);美中关系必须考虑第三方(在全体系苏联/俄国,在东亚次体系「最核心最敏感」的是台湾);美台关系取决于美中关系,那更是常识。魏蜀吴宋辽金英法德、英日俄、美苏中、美中俄都是著名经典的大型三角关系,其兴起与衰微都是历史转捩点美中台三角虽然是东亚次体系下非常不对称的小三角,一旦她发生根本变化,必定是现代国际关系史的拐点。

台湾虽小,却站在两个巨人肩上,也站在世界现代历史与国际秩序变化的分水岭上。险峰上虽说无限风光,但若只是想徘徊歧路,或图以身犯险,这世纪险峰随时可能随大国权力移转与国际秩序变迁的板块震动而崩塌。小三角提供了70年的庇护,或许就要在我们目击下,消失在板块挤压之中。

思考当前美中台小三角逐渐消失,零和僵局更加危险,可以把三角形还原为三个双边。从冷战开始到结束,从台湾解严到马政府任期届满,两岸与美中台从来不是太平无事。但是因为各种条件,冷战以来这个三角一直有足够的空间弹性,可以避免危机升高,庇佑三角中最小的台湾。冷战初期,美台结盟疏远北京,北京实力不足,只能用炮战测试底线却无力挑战;三角虽然缺乏弹性,但避免战争的空间够大。稍后美中共同抵制苏联,三角的美台一侧看似失去作用,但「三个公报与台湾关系法」体制创造了新的弹性,台湾的经济起飞与两岸解冻更增加了三角中的和平空间,还开创了90年代末台湾「尾巴摇狗」,一小角牵动大角奇景

本土化民主化随着民进党在台湾第一次执政,三角中两岸一侧开始失去弹性,后来也波及美台关系,但国际变局--反恐战争与朝核危机使美中关系这三角最大的一侧仍明朗宽松。欧巴马第二任期--大陆领导人习近平上任后,美中一侧结构性对抗不断升高,但马政府「亲美和陆」的避险措施,使两岸一侧保持弹性并回补三角消失的和平空间。华府与北京尽管越来越不满对手,但还不想在没把握处摊牌,台北增强了双方战略耐心。

现在小三角三个边都在内缩、弹性都在快速减少,三角中和平的空间逐渐崩塌,以致于多位国内学者纷纷警告,说这是冷战开始迄今,美中台风险最大时刻,所言并不为过。

首先,美中结构性矛盾随华府对中发动「再平衡」、「印太战略」、贸易战、货币战与北京用一带一路的西向地缘战略突围而更加升高。目前川普除英、澳之外,与其他主要盟友关系都不尽理想,更减少北京让步的可能。三角最大边的美中一侧不仅向冲突内缩,美国放弃战略模糊与「接触战略」也使美中关系丧失弹性并逐渐僵化。

第二、两岸一侧在「反服贸」摧毁了「九二共识」的调节作用之后,民共迄未获致新的关系放松剂,于是各自采取单边的军事、外交、社会、经济等先制措施。加上民进党必须在政绩不彰的情势下靠捡枪助选,习近平当局也迫近「二十大」执政正当性验收的政治节点,三角的两岸一侧也失去弹性,向冲突内缩。

第三、美台一侧原本有相当的调节空间,毕竟美国仍是国际体系霸主能令两岸双方不要把三角压缩过头。但川普政府与亚欧不少盟友互信不足,刻正役使奉「亲美」为助选神器的台湾执政党为印太与贸易战的先锋,并提供战机与法案加以鼓舞。主要在野党除了在军购声援香港抗中等议题上喊「更亲美」来响应,也实在没牌可打。于是三角的美台一侧弹性降低,也向冲突内缩。

美中台三角和平空间内缩、战略弹性僵化是否已经注定无法挽救?如果这个发展方向是奔车朽索的不归路,这个小三角也将如同所有国际政治的三角关系,要退出历史舞台。历史事件启幕谢幕,本应泰然处之;宁鸣而死,有时只是螳臂挡车。但「变」也是历史常态,更何况小三角还被大三角与每一角单元内部的变化所牵动。比如美国是否因选举与经济风险考量,极限施压后又调整对中要价,中方有了下台阶,三角的美中一线可暂时朝和缓方向退却。此时川普冲刺选情的目的已部分满足,台湾朝野又都「更亲美」,美台一侧的美国有可能不必继续击鼓喊冲。

此时剩下三角的两岸一侧,对峙也会自然缓和吗?双方社会失去互信,能改用仇恨为以后的缓和方案提供支撑吗?如果答案为否,台湾独自冲到险峰上难以回旋,又当如何?大国不仁,以小国为棋子;国际政治不是选举,输家4年后还可卷土重来。思来颇觉讽刺,「亡国感」真正的合理性在此(而不是「谁当选就卖台」的问题),而且我们理智不足、筹码不够,时间也不是太多。

(作者为国立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