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思潮》「流浪」气球、珍珠港情境,与怀疑论的根源(张登及)

美军4日击落中国大陆侦察气球。(资料照/路透社)

「让气球飞一会儿」?

一个来自中国大陆境内目前尚未确知启航点的高空气球,施放单位与共军关系也尚未公开(有媒体称美方已确认是共军相关企业,将制裁涉嫌施放的机构),漂移了超过8天与15,000公里,到北美东岸大西洋才被美军击落。经过多日报导,各界才逐渐知道高空气球种类与功能繁多,即便学术与商业搜集气象和大气资讯,也具有军事价值。(台湾过去也曾向大陆施放「心战气球」。)过去就有国外学生版试验气球飞行超过10,000公里的纪录,大国机构的气球有的甚至能绕行地球一圈以上。只是此次中方的气球在1月28日就已经被发现飘入阿留申群岛,为何可以放任其「流浪」到2月4日,才由美国空军实况转播飞弹击落?许多令人怀疑之处,或许永远没有完整解答,而这在国际政治上,是很正常的。

笔者早前受访指出,很有可能在美中仍商讨布林肯(Antony Blinken)国务卿访华的过程中,正在向美国「飘入」的气球已经成为双方讨价还价的议题。这也是蒙大拿州参议员泰斯特(Jon Tester)质疑的:为什么不在阿留申群岛发现时就断然处理?还坐视气球飘到邻近美军敏感处所与设施的上空?比较合理的解释只有两个:如五角大厦所说,经评估其威胁并不特别大;以及当时美中正在谈高层访问之事,若提早击落它,会影响筹码。谈判的结果北京只表示「遗憾」而不承认故意与过失,令美方满意;而气球已然经加拿大进入美国西北部,开始有「观众效果」,那就「让气球飞一会儿」,再将击落的残骸「分析」后,纠集「理念相近」(40国)盟友宣导分享。

美日贸易战与珍珠港事变

然而在谈判迁延之际让气球飞一会儿,绝不只是想好届时可以推称「川普时代也有中国大陆气球入侵」这样简单,毕竟气球在蒙大拿州之后已经成为全美公众关注的实景事件;它深入美国本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比「珍珠港」还严重的情境:对手国的军用载具从西岸侵入北美大陆本土。

与此同时,笔者近日正好读到大陆作者分析1939年美日贸易战开始,最后一连串谈判失败,走向「珍珠港事变」的系列文章。作者提到在1930年代后期,美日通商相互依存明显,彼此互为重要贸易伙伴。美国西岸的石油、机械等诸多工业品的最大采购者就是日本帝国。而中日战争初期美国对华态度也比较冷淡,日本判断美国毫无可能倒向英法,与东京决裂。不过1939年3月日军南向进占海南岛与南沙,美国7月废除两国通商条约,日方逐渐转向从德国获取原由美国提供的技术,到日方正式宣布印度支那与整个东南亚都是帝国秩序关切所在时,美国遂不惜损失商机与就业而与日本脱勾(两国商约1940年1月失效),发动了三波对日贸易禁运。日本内阁对华主战、对美英主和的米内光政等与华府交涉新约失败,要员先后下台,拥抱日德义轴心同盟的主战、对美强硬派遂决定开战。

美日贸易战之初,两国都有众多利害相关人反对战争。日方认为美方从贸易获益巨大,极不可能与日本开战。当前中美贸易战开打之初,也有许多人认为两国贸易互赖交织,极不可能完全脱勾甚至开打。而中国大陆从改革开放起,自中美贸易与交流收益良多,是累积出超第一大国,更不可能主战。1940年与2020年场景相近之处是贸易互赖中,出超一方未必惧战,且双方都可能下决心脱勾应战。差异之处则是贸易出超一方未必同是国力较强一方,而且80多年后的今天,有核武为避战加了一道保险。

怀疑而非虔信,是国际政治知识的通则

但诡异之处在于,两次冲突都参加的美国从不认为「太平洋够大」。东亚只要出现在地强权有能力主宰东北亚、东南亚和当地海权,美国都极可能一战。只是华府参战的路径未必是首轮即战,而是采米尔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的卸责(buck-passing)策略。决策者且以「敌方先战」情境,酝酿「一鼓作气」的动员,以达成战胜目标。这就不能不让人想起学界悬案:1941年下半年美国可能已收到日本即将进攻美国港口情报,却疑似置之不理。这无疑有太大的道德风险,没有铁证就永远成谜。

国际政治是无政府状态,且影响国家决策的除了结构的趋势,也还有众多即期、偶然的因素。当年日本亲美派怀疑美国未必愿战,「德苏互不侵犯条约」后也怀疑德日合作的诚意。重庆长时间怀疑美英要与日本妥协,延安则怀疑苏共力挺小弟的诚意。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欧洲前后方国家对俄态度差异明显,与许多亚洲继续与北京对话以避险的国家相同,都是不愿意在卸责逻辑中担任首先承责的一方,希望保留战略自主。各方仍在等着看气球事件受益的拜登政府,怎样按国情咨文所说的做到「竞争而不冲突」、二月何种美舰何时穿越台海、众院议长何时访台;以及中国大陆对美关系是否无限期停留在代办级。

怀疑论是现代经验主义知识论的基础,在国际政治上的疑虑对象包括客观的力量对比评估,以及决策者的偏好和变动。现在中国大陆出现「批秦桧、挺岳飞」的论调,将维护和平者一概打为「自由派、胡适派、汪伪派」,其虔信命运,大有当年日本陆军省掉入珍珠港情境的气魄。人类是否从来无法从历史学到教训,值得认真省思。(作者为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