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抖音更毒! 这APP正在摧毁年轻人的未来

借贷APP的流行,可能让喜爱购物年轻人负债累累。(图/pixabay)

财经中心/综合报导

全社会都在不遗余力的提倡消费主义,进而兴起了分期、借贷等的付款方式,应声而起的借贷APP也渗入了年轻人的生活,不只无法满足他们,反而带给年轻人更黑暗的未来。

陆媒《今日头条》报导,有相当多比例大陆年轻人,目前正深陷消费贷款泥淖

「最起初,我只是想买一只刚上市的iPhone 6s,一个月还300人民币新台币1339元),我完全可以负担的起。谁知欲望和贪念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噩梦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我开通了花呗、借呗等一系列的借贷工具,拆了东墙补西墙,还不起就分期,分期不行就套现。竭尽所能,费尽心机把账务做的滴水不漏。我不敢考研、不敢辞职,只能一步一步向前,用房租和吃饭以外的每一分钱来偿还透支的每一个明天。」

这是一个典型的、深陷消费贷款的大陆年轻人的故事。

大陆借贷APP花呗曾发布《2017年轻人消费生活报》,数据显示,在大陆有近1.7亿个90年代中后的青年,其中开通花呗的人数超过了4500万,也就是说平均每4个90后就有1个使用花呗。而在购买手机时,76%的年轻用户会选择分期付款。

社交平台无孔不入,肆无忌惮的煽动下,消费被与身份、阶级、品味智商、联系在一起。更别提那句诛心的:「你舍不得买那些漂亮、好看、具有品味质感的东西,是因为潜意识认为自己配不上它们。」

2016年双11,天猫在微博上祭出了三观炸裂的口号「没有一个姑娘会因为买买买变穷,尤其是漂亮的姑娘」稍后,又提出:「妇女能顶整片天,感谢咱们的新中国。男人擦泪不刷卡,那是万恶的旧社会」。赤裸裸地将「商业女权主义」摆上台面,捏造消费的正义性紧迫性,煽动人们正大光明的放纵自己的欲望。

▲ 2016天猫双11狂欢夜,阿里曾推出一些刷新三观的口号,大力推崇消费主义。(图/阿里巴巴提供)

有钱就花、没钱就借为你量身打造的消费陷阱

2017年,蚂蚁金服旗下的花呗推出广告「年轻,就是花呗」。影片中的三个年轻人,一个人买了萨克斯,一个四处旅行,一个置办了办公室创业,仿佛印证了广告词「活成我想要的样子」。

与之相仿的是,京东白条广告「致憋尿前行的年轻人」告诉你不用再忍耐四次相亲都穿同一件衣服、在机场星巴克泡面、和两亿人同一天放假,号召年轻人使用京东白条消费,号称「愿所有忍耐的年轻人不再错过生活」、「有白条的地方就有更好地生活」。

两支貌似积极的广告,其实都在极力消费年轻人的痛点,将提前消费描绘成为正义的、必要的、有追求的。它诱惑着搭地铁、吃外卖、租房子的普通人,应该戴上AKG耳机,说走就走、环游世界,这才算对得起自己。

然而,花呗和白条的本质都是小额消费贷款,其针对的人群是资金有限、冲动消费的学生们。但18,000人民币(约80,340新台币)的额度,可以谈什么开创事业、环游世界、提升自己!?这都是大写的扯淡。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2014年中国大学生消费行为与品牌认知调查报告》,普通高校的学生支出中,购买衣物仅次于饮食消费,其次是社交娱乐、通讯交通、学习培训则排在最后。

但到了去年双11,高校学生消费总额超过30亿人民币(约134亿新台币),人均1个包裹。这些让自己深陷网贷泥潭的孩子们,无不是把钱花在了电子产品、恋爱开销、衣服鞋子上。

此外,数据还显示,大陆大学生的人均年消费能力已达到近2万人民币(约89,288新台币),年消费总额达到6000亿人民币(约2.68兆新台币),超过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50%。对于这样一片庞大汹涌的蓝海,足以让各路商家垂涎三尺,迫不及待分一杯羹

作为大数据巨头的阿里们,对于花呗、白条的资金去处心知肚明,他们打出的广告连他们自己都不相信。

▲大陆借贷APP京东白条打出的广告,让年轻人禁不住诱惑消费 。(图/翻摄自百度百科

这几千块不多不少的额度招呼着这3000万蠢蠢欲动的青年们,从一支手机、一支口红开始一步步放出心中的猛虎,走向「欠债 - 还款 - 欠债」的恶性循环。

一旦逾期支付,消费贷外包的催债公司会打电话给你的父母、同学、支付宝好友,让你陷入恐惧和羞耻。包括花呗、借呗这些产品的命名也是居心叵测,传达出的是轻佻肤浅、随心所欲,而且不负责任的价值观。

透过消费建立身份认同注定是一场悲剧

2017年,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的报告指出:中国消费者购物过剩现象相当严重。而通过社交网络电商平台建立的「社交购物模式」,就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82%的受访者表示看到别人穿好看的衣服也想买一件,72%的受访者表示看到社交网络上的穿搭文会引发购买的欲望,还有少数受访者表示会因为偶像代言产品而冲动,购买一些不需要或不合适的东西,这一比例明显高于香港、台湾、德国、义大利

据《新华社》报导,在2017年对大陆44个城镇、近1万名消费者展开的调查显示,约八成的受访者认为,在未来五年内家庭收入将出现明显增长,中国消费者的信心达到近10年来的新高。

与之相反的是,在欧美,一次次的经济危机、泡沫崩溃,一次次的消费主义反思,令人们的消费观趋于保守。

在一项针对美国年轻人的调查中,60%的受访者没有单件价格超过2000美元(约61,929新台币)的产品,超过一半的人在电子产品上的花费没有超过500美元(约15,482新台币)。尽管学生信贷是美国消费信贷中占比最大的项目,但其主要方向是协助完成学业而非物质消费。尤其是出生在1980年后的千禧一代对债务非常敏感、谨慎,不再像父辈那样依赖信用卡。

但去年,蚂蚁花呗在发布了一项年轻人消费报告后洋洋得意的宣称:90后们虽然热爱买买买,但剁手时并不任性,99%的人都能够按时还款。花一万五(约66,961新台币),还掉五万(约223,203新台币);花五万、还掉九万(约401,766新台币),花呗、借呗,网贷平台挖了一堆太深的坑。但这些年轻人终究将面对苦心维持的资金链随时可能断裂。

▲ 借贷APP花呗让大陆年轻人陷入借贷、负债、还款的循环人生 。(图/翻摄自百度百科)

在与外国人接触时,大陆深陷消费贷款的年轻人竟会惊讶于他们毫不尴尬、脱口而出的「我买不起」。

「我买不起每周三次外出用餐」、「我买不起每年两次出国旅行」、「我买不起两百美元的大衣」......

对这些大陆年轻人来说,想绕开消费主义的泥沼桎梏,办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理直气壮地大喊一声:老子买不起!但很显然,却没有多少人愿意从中跳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