飙涨五成!45年前的卫生纸之乱 蒋经国孙运璿怎么解危?

台湾在45年前就出现过「卫生纸涨价危机」,时任行政院蒋经国推动一系列政策化解。(图/东森新闻

生活中心/综合报导

近日因卫生纸「酝酿涨价」,竟然引起民众疯狂囤货的风潮,造成许多大卖场内的卫生纸销售一空。事实上,这不是台湾第一次出现类似的情况,45年前国际上出现石油危机,导致台湾物价飙涨,小小卫生纸也成为带头涨价的关键用品,时任行政院长蒋经国与经济部长孙运璿祭出各种措施,展开抗涨行动。

1973年10月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石油输出国组织为了打击对手以色列以及支持国家,宣布石油禁运,当年原油的价格从一桶不到3美元涨到12美元,连带民生用品的价格也大幅调涨,称为「第一次石油危机」。蒋经国在当年1月就颁布了《稳定当前经济措施方案》,同年6月就提出了「稳定物价十一项措施」。

当时,蒋经国发现上涨的物价对于许多军公教人员与低收入家庭产生冲击,提出运用财政及金融政策,达到稳定物价的目的,减少政府支出、公用事业年内不涨价等,另外,还要加强物资调节,规定进口的小麦和黄豆由政府平价供应,设置「平准基金」贴补差额。其中,像是面粉、黄豆油、猪肉棉纱、水泥、钢筋等等15项民生用品,都实施价格限制,物价不得超过政府规定,否则取缔。

▲卫生纸喊涨,卖场被抢空。(图/《ETtoday新闻云》资料照)

不过,到了9月,物价仍然持续上涨,由日常生活中有最大需求的卫生纸带头,毛巾内衣牙膏牙刷肥皂洗衣粉文具等物品,售价都大涨二到五成。以卫生纸为例,当时的舒洁卫生纸批发价每箱390元涨到460元,零售价由10块涨到14块,最便宜的金猫牌卫生纸,零售价也从每包6元涨到7元5角。当时国贸局为了稳定物价,从10月初开始全面开放日用品进口。

在一波「涨声」之中,民间妇女团体也发起「少买少用」运动,呼吁不要盲目抢购,让主妇们了解,物价上涨只是不法商人借故哄抬而已,全国商业总会、台湾省商会台北市商业会等一百多个工商团体则是开了稳定物价座谈会,并签订不哄抬价格的自律公约。时任经济部长孙运璿则在10月8日召开记者会表示,根据调查国内生产能力毫无问题,这波涨价主要是「心理因素」,少数投机份子哄抬价格,以及部份消费者误听谣言,盲目抢购囤货所造成。

蒋经国在10月9日于立法院表示,「囤积居奇是趁火打劫的行为,危害国家社会,也危害民众利益,政府绝不容许这种现象存在」。他提到,日用品涨价「人为因素大于经济因素」,政府已经掌握大量物资,可以充分供应民众今年甚至明年的需求。

▲时任经济部长孙运璿。(图/维基百科)到了10中,蒋经国在行政院会作出四项决定,第一,必要时取消限制设厂之一切措施;第二,出口之日用品,如国内缺货者,立刻停止出口;第三,日用品开放进口,对采购地区不加限制,最后是,原8日已公布的协议价格若有偏高情形,工业局将就其成本及利润详细调查与调整。

经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到了10月下旬,物价逐渐回复平稳。11月12日,蒋经国以国民党从政党员的身份在国民党四中全会提出行政工作口头报告,他提到,忽略了小的问题,就会成为大的问题,例如,「自今年6月起,政府努力采取各种平抑物价的措施,到了9月底,发生了日用品涨价的问题,而日用品的涨风,谁也没想到是由价钱最便宜的卫生纸所引发出来的」。

针对目前全台延烧的卫生纸涨价风波公平交易委员会今天(27日)邀业者喝咖啡,处长张恩生表示,以目前市场情况是透过媒体传达出涨价讯息并造成抢购,绝对、可能、已经触犯联合行为了。而对此,公平会已经启动有史以来最大的人力、密度来调查,要了解市场状况及发展情势

有专家就指出,由于民众有「预期心理」认为卫生纸会涨价,才会引发滚雪球效应,即使原本没有想抢购卫生纸的民众,但在看到别人在拚命抢购卫生纸时,心里就会有「不跟着抢会买不到」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