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讯/薛化元活用史学 选出爱台概念股

文/陈文澜前言专攻台湾史的薛化元相信只要花心思研究经济史产业史、企业史, 可以培养出一定的理财能力,而他自己在判断是否买进某一档股票时, 一定也会熟读该企业的产业史。

历史学是一门科际整合的学问,只要活用所学,对求职、理财都颇有帮助。」在台湾学界享有令名的政大台湾史研究所所长薛化元澄清,外界认为历史系毕业拙于理财,与事实有些出入,「以投资股票为例,最重视研判中、长期走势,这正是历史系的专业!」

报纸启蒙投资兴趣 醉心商战小说,以小窥大

李永炽张炎宪等知名历史学者推崇为投资高手的薛化元谦称,在历史学界,比他更懂理财的学者所在多有,历史系毕业生只要愿意花心思研究经济史、产业史、企业史,理财能力绝对不差。但对他而言,投资股票仅是教学、学术研究外的休闲娱乐,投注的时间、心力并不多;由于专攻台湾史,薛化元以买卖「爱台概念股」为主,获利让他相当满意!

国小时,因为崇拜成吉思汗、拿破仑等人物,薛化元便立志成为历史学者;但他却未就此荒废数学,而他在政大历史系、台大历史所与博士班就读时,不仅特别研究经济史、产业史,还帮杂志撰写相关文章挣钱,在大学教书后,也曾开设经济史课程。

薛化元的财经知识启蒙,始于国中一年级。当时,薛化元全家住在父亲开设的公司楼上,公司订阅数份报纸,包括《经济日报》;《经济日报》起初吸引他的,是上头连载的商战小说;不久后,他便熟稔艰涩的财经专有名词,连生涩、冷硬的财经新闻,也读得津津有味。

国中毕业后,薛化元随父母台中搬到台北,也考入士林高中(后改制为中正高中)。母亲为他延聘了一位台大造船系学生家教,这位后来成为《经济日报》管理阶层的大学生是股市高手,常与薛化元的母亲讨论股票投资;所以,薛化元虽忙着准备大学联考,财经知识却也同步成长。

如愿考进政大历史系,薛化元成为妈妈买卖股票的代理人。在七○年代,大多数大学财经科系的学生,对股票仍十分陌生,但就读历史系的他,对证券一点也不生疏;看多了财经新闻,他在学生时代即「微型创业」,当起书贩个体户,向出版社大量批货,再转卖给老师、学长、同学。他微笑地说,除了注册费,没向父母伸手要过生活费,完全自力更生,毕业时还存了好几万元。

到了八○年代初期、中期,台股加权指数暴涨,买股票几乎成为全民运动。但比同侪更早涉足股市的薛化元,反倒连一张股票都没买;原因无他,此时他以贷款购屋财务较为吃紧,加上坚持不借贷买股,所以虽与台股飙涨时的暴利无缘,却也免于其后股市崩跌时的椎心之痛。

力推「爱台湾概念股」 经营稳健透明,长线报酬不俗

八○年代后期,薛化元终于有闲钱可投资。在友人牵线、介绍下,承购若干未上市公司的股票;2年后,获利已超过30%,便将其全部出清。之后,薛化元改买上市柜公司股票,尤其是「爱台湾概念股」,虽然其股价普遍偏低,不乏「鸡蛋水饺股」,但配股、配息稳定,长期获利仍远超过定存。

「生产基地在台湾、高比率雇用台湾劳工企业主形象良好、热心公益的上市柜公司,可称为『爱台湾概念股』。」薛化元解释,这些股票多属传统产业,虽然他也多次被套牢,但只要逢低加码且中、长期持有,几乎都有不错的获利,「购买这些股票,应有利于台湾产业发展,提升劳工就业率!」

薛化元强调,并非购买其他股票的投资者,就不爱台湾,但「爱台湾概念股」财务较透明、获利较稳定,股价较不会暴起暴落,即使在经济最差时,表现也比大盘来得好,是散户的理想选择。他常鼓励同侪购买「爱台湾概念股」,也身体力行,将史学方法运用至选股上。(本文节录自425期财讯双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