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後心悸、冒冷汗 功能性低血糖惹禍 醫師盤點改善6要素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90期
文/毕翠丝
40岁的李先生午餐后常出现手抖、心悸、肚子饿、冒冷汗、虚弱感等症状,有时骑车出门办事,甚至需要紧急暂停赶紧吃东西,症状才会改善。原来李先生是所谓的「功能性低血糖症」患者,又称「餐后低血糖患者」,因胰岛素对血糖急速窜升较不敏感,以致餐后分泌过多,造成低血糖,做糖尿病筛检后,确诊为早期糖尿病的患者,所幸经过饮食及药物调整,后续门诊规律控制中。
嘉义大林慈济医院新陈代谢科主治医师黄欣宁表示,当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小于70mg/dl,就称作「低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补充速度比流失速度慢时,就会引起血糖过低。餐后低血糖与第2型糖尿病一样,好发在中年以后,受生活型态及西式饮食习惯的影响,病例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亚洲地区的发生率更高于欧美。若有第2型糖尿病家族病史或过去曾有血糖偏高等现象,可能是糖尿病前期的危险因子,需特别注意。
低血糖症状多
轻度低血糖症状以交感神经症状为主,此时意识清楚,但可能出现心悸、手抖、冒汗、饥饿、烦躁、心跳加快、焦虑、 头晕等情形;中度低血糖则开始出现中枢神经葡萄糖减少症状,此时注意力无法集中,出现嗜睡、视力模糊、恶心等情形;重度低血糖则可能影响到脑神经功能, 出现失去反应能力、抽搐,甚至昏迷等 情形。
前日本女子排球队选手杉山明美曾因易倦、焦躁、精神难集中、突然袭来的饥饿感所苦,初次病发是返家途中感到异常疲劳与饥饿,她大啖面包后疲倦感立刻消除,以为是肚子饿而虚脱;杉山明美原以为自己压力大或体力不足,后来因为频繁的晕眩、手抖等症状而就医,才知道原来罹患「功能性低血糖症」。
造成低血糖4原因
黄欣宁进一步指出,除了糖尿病前期会有可能出现功能性低血糖的症状,其他造成餐后低血糖的原因,包含缩胃或胃绕道手术、胰岛素自体免疫症候群、胰岛素瘤…等。
❶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或早期糖尿病人在用餐后,尤其是高淀粉含量的米饭或面食,经胃、小肠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吸收后血糖就会快速上升,由于初期胰岛素分泌对于血糖快速上升较为不敏感,在血糖持续上升后,使得后来胰岛素才分泌过高,让血糖降得太快,反而餐后3~5小时可能会发生低血糖。
❷缩小胃或绕道手术
曾接受缩胃或胃绕道手术的病人比较容易得到,因食物很快进到肠胃道,胃排空的速度跟以往不同,胰岛素分泌的功能受影响,除了食物中高淀粉较易引起血糖上升因而刺激胰岛素分泌外,肠泌素尤其是GLP-1的分泌,除加强胰岛素分泌幅度外,也抑制升糖素的分泌,导致血糖下降。
❸药物性低血糖症
糖尿病患者注射了过量的胰岛素之后或者口服降血糖药剂之后,亦有可能出现状况。媒体曾报导一名65岁的糖尿病患者,使用预混型胰岛素控制血糖后,在家意识不清,送至急诊,发现是低血糖造成;在急诊经给予葡萄糖水后,意识清醒过来,医师问诊后发现,妇人没有量测血糖习惯,即使食欲不振,依旧施打同样剂量的胰岛素,致使出现低血糖症状。
容易导致低血糖的原因和一些糖尿病药物相关,例如施打胰岛素或服用降血糖药后,但没有摄取食物,有些是药物剂量过重或是运动过度,可能会导致身体消耗过多的糖分,进而导致低血糖。
肝肾功能不佳的病人,空腹喝酒也可能会造成低血糖,因为肝脏可以帮助制造和储存糖分,当肝脏功能不良时,就会影响糖分的储存和释放,经过药物以及生活习惯调整,即可改善。
❹胰岛素瘤
胰岛素瘤是种罕见且生长缓慢的肿瘤,主要以空腹低血糖表现;胰岛素瘤并不常见,发生率每百万人每年1~3 例,任何年纪均有可能发生,以40~50岁为高峰期。黄欣宁曾遇过一位60岁张小姐,常常觉得有饥饿感而不停进食,造成体重逐渐上升,在一次头晕不适送急诊,才发现为低血糖,后来发现是罹患胰岛素瘤。
胰岛素瘤的患者,因胰岛素瘤会分泌过量的胰岛素,引起低血糖,导致低血糖昏迷,损害脑组织,由于胰岛素瘤病例不多,很容易被误诊。治疗以手术为主,需尽早治疗。由于胰岛素分泌多,造成血糖降低,患者常觉得饥饿,要一直吃东西才能缓解症状,因此有30~50%的病人会体重增加,也容易因反复发生低血糖昏迷,脑细胞缺乏葡萄糖使得功能受损,记忆力下降、动作迟缓,影响生活和工作。
改善低血糖6要素
无论是打了太多胰岛素,没有定时进餐、过度运动或饮酒过度,都可能让脑部血糖过低而无法正常作用,患者因而昏倒。如果身体出现低血糖的状况,先确认造成低血糖的原因。
厘清是功能性低血糖或其他原因引起,回到源头才能对症下药。若是功能性低血糖,饮食建议增加纤维质的摄取,当血糖上升的比较慢,胰岛素就不会被刺激分泌那么快,若饮食的部分没有办法改善,可以搭配药物治疗。
❶控制饮食:目标以减少血糖值的波动,减少每餐淀份的摄取。饮食方面,少量多餐,然后尽量吃低GI的食物,避免过度食用高GI值的食物,如蛋糕、甜点、含糖饮料等加工过的精致食物等。
❷定时进餐:采少量多餐方式用餐,避免两餐间隔时间过长,也避免长时间断食或过度节食。主食以低GI指数的糙米、荞麦面、全麦制品、脱脂牛奶为主,注意饮食均衡与多样性。
❸适量运动:避免运动太激烈或突然增加运动强度,运动过度可能会导致身体消耗过多的糖分,进而导致低血糖。
❹适当休息:不宜过度操劳,但也不要熬夜,会导致身体血压调节差,从生活方式调整,预防低血糖症的发生。
❺密切关注医嘱:避免自行更改口服降血糖药物或胰岛素剂量。
❻规律监测血糖值:定时检测血糖值并记录血糖值,及时调整口服降血糖药物或胰岛素剂量。
进食顺序会影响血糖波动
进食顺序也可能影响血糖的控制,先吃菜可增加蔬菜量,如叶菜类、豆荚类、菇菌类,不含根茎类。接着是蛋白质食物,如:肉、鱼、蛋类,可减缓胃排空及减少血糖波动。碳水化合物放在最后,米饭或混有根茎类或核果的米饭,以减少摄取量及热量,更有利于稳定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