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搬到家门口 解决就业稳增收(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①)

开栏的话

开展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当前,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形势下,必须继续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即日起,本版推出“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系列报道,展现各地落实帮扶责任、创新帮扶举措的探索实践,敬请关注。

贵州毕节市赫章县铁匠村民周巧,一直在外务工,但由于缺少技术,没有找到很好的岗位。2018年,广州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到铁匠乡设立鲜花育种基地。周巧来到基地学习种植技术,逐步成长为管理人员,现在也能够指导其他农民种植鲜花了。“家门口建了大棚,我的工作问题解决了。现在一个月能有4000元的工资,一点不比在外打工时少。”

产业搬到家门口,稳定增收有保障,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重点在发展产业。在广东持续帮扶贵州、广西等地的过程中,成千上万像周巧这样的农民,依靠产业发展找到了就业和增收的门路,充满信心地奔向新的幸福。

产业合作因地制宜

农户分享增值收益

产业合作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根据不同地区具体情况采取对路子的办法。

“过去,铁匠乡山多地少,农业基础薄弱,依靠传统的发展模式群众增收难度较大。探索发展高效农业是产业合作和发展的有效路径。”铁匠乡副乡长孔令光说,引进鲜花种植基地这种农业发展模式,是当地“从无到有”的创新性尝试。鲜花种植属于高附加值产业,能有效带动群众持续增收致富。

为提高选点的科学性和产业发展的持续性,广州港华公司邀请广东省农科院和广东省花卉协会等机构专家对多个乡镇进行考察,综合考虑光照、水源、土壤、气候、交通等因素,选定项目所在地。项目落地之后,基地种植什么花卉、培育哪一种花苗,也都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来确定。

为了让农户积极参与花卉产业发展,广东实行“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帮扶模式。企业与群众签订种植协议,实施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企业、合作社和农民结成共同体,让农户真正参与和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同样的思路也应用于广东帮扶广西百色市那坡县种桑养蚕产业上。

以前由于缺乏专业技术和饲养环境不佳,当地蚕茧产量低、质量不高、价格不稳定、种养规模不大。深圳龙岗区帮扶干部在发现这一特色农业的潜在价值后,分析环境条件,协调资金资源,对接专业技术团队提供指导,因势利导推动规模化种养。

“依靠科学养蚕,我们的收入比以前高多了。”那坡县百合乡清华村靠种桑养蚕脱贫的村民梁永政说,“现在县里有大企业,家门口有收购点,我们收入稳定,致富的底气更足了。”

广东积极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帮扶。根据党中央部署,广东原先承担了广西、四川、贵州、云南4省份14个市(州)93个贫困县东西部扶贫协作任务。自2016年以来累计提供各类援助资金671亿元,引导13710家企业到协作地区投资兴业,共建产业园147个,促进当地贫困户、贫困村脱贫出列。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中央重新调整新一轮东西部结对帮扶关系。广东与贵州、广西两省份的协作将继续深化,迈向新征程。

龙头企业带动发展

增收有了可靠来源

一款受欢迎的饮料,研发时间通常以年计。而98天成功试产,上市不到一年销售额过亿元,这样的饮料正是广东与贵州在协作过程中打造出的佳品。该款饮料的主要原料叫做刺梨,贵州当地人都把它当宝贝,但出了贵州,却鲜有人知。

“直接吃刺梨酸涩味较重,我们一般用来泡酒。”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种植户罗显阳说,因为缺乏名气市场销路有限,刺梨虽满山可见,却无法带来可观收益。

直到广药集团调研团队来到黔南州,发现原来的刺梨产品口感不太适合消费需求,而且生产效率低、产品附加值低。“过去,贵州在开发刺梨产业时遭遇诸多困难,无论是生产技术还是营养价值开发一直未能突破原有限制。”帮扶企业负责人介绍。由于采摘周期集中、人手短缺、种植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等原因,当地生产的刺梨有超过一半没有销售出去。

口感不受欢迎,研究团队就加班加点,仅用98天就成功试产出以刺梨为主,混合柠檬汁、苹果汁而成的新款新料,取名“刺柠吉”。此后,与刺梨有关的润喉糖、龟苓膏等也相继试产成功。加工能力薄弱,广药集团就迅速调整当地生产基地,进行技术改造,上市不到一年,销售额就已超过1亿元。

产业发展过程中,当地人才培养也很重要。为了将新的经营理念带到大山里,广东省搭建农村电商技能实训平台和孵化基地,开展农特产品新零售技能、农村电商店铺运营技能、直播卖货技能训练,培养从业人员的运营策略、沟通技巧、成本观念、风险把控等能力,为产业合作筑牢可持续的人才基础。

“产业合作要顺应时代和市场变化,积极推动传统产业升级迭代,才能让脱贫成效立得起、稳得住。”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东西部协作不是单向的帮助,而是双向的互通有无。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等优势,与东部地区的资金、人才、技术优势能够形成互补。

组成专班找到对策

打开销路拓展市场

纳雍土鸡滞销,需要组成专班”……信息发出去不到1小时,广州市协作办公室综合调研处处长张世学的手机群里,一个涵盖政府、专家、企业、媒体的智囊小组就已经组成,“每种产业都有自己的特点,结合特点找准方向,才能让产业高质量发展。”

纳雍土鸡,又名“滚山鸡”,是贵州省十大优质特色禽产品。“曾经,土鸡出山之路困难重重。”张世学和专班首先面对的,就是价格和销路问题,土鸡名气不够,难以在市场上找到买家。同时,物流价格高,如果没有及时卖出,养殖成本也会大幅增加。

要打开市场,就要做好产销对接,通过直播带货、在广州地铁内投放灯箱和视频公益广告、在大型连锁超市现场销售推广等方式,把滚山鸡的名气打响。广州发挥消费扶贫联盟成员企业的力量,提供前置冷藏仓库,协调京东物流承接配送,解决批量到货与终端配送难题,每单物流费用由40元降至15元。

经过专班和当地齐心合力,纳雍土鸡的价格和销售难题被成功破解,市场售价稳定,养殖户们的收益也有了可靠的保障。

张世学说,直播带货火热后,又出现了供货不足、产品重量不统一等问题,这些消费者的需求和反馈,又倒逼生产环节不断改进标准。包装、冷藏、物流有了统一规范;为了适应现代家庭的饮食习惯,提供单人、双人分量;生鲜鸡不易保存,深加工成为辣子鸡卤鸡、鸡肉松等。“提高了标准,延伸了产业链,让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也增强了产业的抗风险能力。”

近年来,广东在帮扶地区构建“基地生产、品牌管理”生产体系,做大做强供应链。提升基地生产标准,推广认证、溯源制度;采取“前店后厂”模式,建立标准化、规模化运营的产供销联合体;通过标准化生产加工促进产品变商品,延伸产业链;以“市场导向、平台运作”的营销体系畅通销售链,建立广东东西部协作产品交易市场,搭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平台,推动西部地区农特产品与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对接。通过打造产业协作生态链,将蕴含着大量商机的资源“盘活”,使其开出产业化的“花”、结出市场化的“果”,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也为当地群众就业和增收打下更稳定的基础。

广东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顾幸伟表示,下一步,广东还将继续支持有条件的协作地区共建“一县一园”乡村振兴产业园,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接续乡村振兴,建立健全与贵州、广西两省份“双向协作、多方共赢”的东西部协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