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红链VS.台链 今年来陆企绕道投资额创高
远见杂志今主办「红链VS.台链-台湾供应链即将空洞化?重构台链政策思维,翻转产业新起点」座谈会。(记者任珮云摄)
陆资企业「绕道投资」台湾关键产业,台企业「事后报备」成为陆资巧门?据统计,自2016年以来至今,红色供应链陆资取得台湾公司于中国之子公司股权或资产金额合计已经超过新台币1000亿元,达1052.54亿元。今年在中美贸易战扩大以及新冠疫情下,陆企绕道投资金额创高,达641亿元。政府该不该介入台厂出售在大陆的工厂给陆资企业?由「事后报备」转为「事前审查」?
远见杂志今主办「红链VS.台链-台湾供应链即将空洞化?重构台链政策思维,翻转产业新起点」座谈会,主持人为远见杂志社长杨玛利,座谈贵宾包括:中华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健全;前立法委员/台湾玉山科技协会秘书长许毓仁;文汇法律事务所所长楚晓雯;资策会产业情报研究所资深产业顾问詹文男等人。
中华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健全认为,以今年可成(2474)和铠胜-KY(5264)将在大陆的工厂出售给陆企来看,这是品牌厂的长线大战,美中贸易战下供应链重整,苹果扩大供应链政策,中国市场让给中国供应商,未来要注意的是此一趋势会不会也延伸到半导体。此外,大陆立讯在越南布局机壳和组装,又形成和台代工厂的竞争。因此,政府应该有长线产业战略,以因应市场大洗牌。
王健全也认为,在危机之中也有机会。今年中国债务升高,不再补助面板、太阳能和钢筋水泥等,对台企是利多。政府要注意人才流动,薪资水平以及产业环境和规画。
资策会产业情报研究所资深产业顾问詹文男认为,从总体面来看,台湾IT产业的建立,是承接日本欧美,而至今不可撼动;目前看来红链是有可能取代台湾IT产业。中国不只买台湾,连日本NEC和美国IBM也都被收购。两岸竞争的发展,厂商会比政府更关心核心技术。两岸竞争是更加剧,政府要思考的是长线的战略。厂商面对一个世界两套系统,除了选边站外,就要各自扮演关键的角色。从偏硬轻软到提供解决方案;由轻品牌重代工转为品牌和通路与时俱进;重实体轻虚拟转为重视跨境等数位通路。
前立法委员/台湾玉山科技协会秘书长许毓仁表示,在中美贸易战下,一个世界两套系统已经回不去了,AI和5G是制度的核心。未来的5个重点趋势:1.美国降低贸易投资和障碍;2.美国IP智财权提高;3.半导体业是国防工业应给特殊地位;4.贸易战平衡;5.供应链重返美国。台厂应紧跟此5大趋势!
文汇法律事务所所长楚晓雯于今日论坛中,呼吁政府留意现行法令「事后报备」所造成「陆资巧门」,并建议政府全面体检实务面及法规面的漏洞,在鼓励产业升级与协助把关之间取得平衡,透过政策、法令守护台湾关键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