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细菌作祟抑郁症上身 东大教授发现两者有关

研究显示粪便可治疗忧郁症。(图/取自免费图库Pixabay)

实习记者周依儒综合报导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共有超过3.5亿人罹患忧郁症,占了世界总人口的5%,大陆东南大学的姚红红教授研究发现,肠道细菌可能是造成忧郁症的原因之一,而通过移植细菌就可以改善忧郁症的症状。该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微生物领域知名学术期刊《肠道微生物》上。

姚红红表示,这是在实验中意外发现的结果实验室里的白老鼠表现出和外面野生的白老鼠不同的抑郁行为,并发现他们肠道内微生物组成的差异。随后,他们收集了野生白老鼠的粪便,然后灌胃给实验室的白老鼠,经过肠道细菌的移植,发现实验室白老鼠的忧郁症状明显改善很多,因此认为忧郁行为很有可能是肠道内的细菌变化所引起的。

另外,也有别项研究显示,那些声称有高生活品质的人,体内的肠球菌(Faecalibacterium)和粪球菌(Coprococcus)的浓度较高,而那些忧郁患者体内的粪球菌和小类杆菌(Dialister)则低于平均值。虽然这项研究并未证实肠道内的微生物会影响心理健康,但研究团队在后续的实验中发现,肠道微生物能透过神经传导物质人类的神经系统进行沟通,而此神经传导物质对良好的心理健康有至关的重要性

忧郁症是一种情感障碍性疾病,由社会环境个体三个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引起,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和高自杀率等特点,目前治疗忧郁症的药物主要的开发方向都是针对神经方面,但这些药物有着药效慢、效率低且有许多不良反应等缺点。因此,以上这些研究可望成为未来发展抗忧郁药物的新方向,来对抗现代人文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