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作家杰克伦敦「模仿笔下男主角结局」轻生 费时2年遗作《马丁伊登》2度搬上大银幕

记者洪文/综合报导

电影马丁伊登》(Martin Eden)原着小说两度搬上大银幕,甚至被拍成影集。当年该小说作家杰克伦敦(Jack London)费时2年半在海上写出这本巨著,未料写出该书等同让他重新经历一次人生的痛苦与绝望,在看清一切下、从此视名利粪土,最后竟依照小说内容的「安排」,在无尽的绝望中,跟随书中男主角轻生离世。

▲《马丁伊登》剧照。(图/海鹏提供)

杰克伦敦是100年前的美国文青作家,出生贫农家庭的他,从小当过童工码头装卸工水手,但他却力争上游,将人生的艰辛与折磨,变成写作的丰富素材,终于成为畅销作家。他在1907年乘船展开新书《马丁伊登》的旅行写作,每天坐在甲板上写出千字,历经患病、休养、潦倒拍卖船只后,全书终在他1909年末返回旧金山问世

《马丁伊登》书中,杰克伦敦借由一个有血有肉人物「马丁伊登」的悲喜遭遇,对资本主义制度垄断社会物质与精神财富的现象提出鞑伐,震惊全球。然而写书让他重新经历一次人生的痛苦与绝望,从此更看清一切、视名利为粪土,最后他在1916年依照小说内容的「安排」,在无尽的绝望中,违背医生指示,服用过量吗啡轻生,跟随小说里的男主角、了断自己生命。

▲《马丁伊登》原著作家杰克伦敦。(图/海鹏提供)

耗资1.4亿台币拍摄的新片《马丁伊登》,是导演皮耶托马切罗的第二部电影,故事描述出身贫寒的马丁伊登(路卡马林内利 饰),因爱上富裕且教养良好的女孩伊琳娜(法女星西卡克雷西Jessica Cressy 饰),面临了两难抉择:他立志埋首苦读,成为一名作家,并迎娶心爱的伊琳娜;却同时因为对社会理念与价值的坚持,和伊琳娜的布尔乔亚家庭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冲突

由于《马丁伊登》原着结局太过绝望,导演皮耶托马切罗决定要扭转结局及马丁的际遇,巧妙将片中部分影片复古」,并分别穿插于全片之中,形成极特殊的观影氛围,十分具有时代文青感,电影获美媒《好莱坞报导》赞赏「一个作家的爱情与崛起」。

▲▼《马丁伊登》剧照。(图/海鹏提供)

《马丁伊登》展现了上个世纪丰沛的人文思想,不仅揭露资本主义的腐朽性、十分警世,并提及「波特莱尔」(法国诗人)、「尼采」(德国哲学家)等名家思想,尤其「马克思主义」(德国社会、政治学家)的阶级观及「斯宾塞」(英国哲学家)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见解,辩证最为精彩

义大利男星路卡马林内利因为演出《马丁伊登》片中这个爱恨交缠一生的作家角色,一举击败布莱德彼特、亚当崔佛强尼普及瓦昆菲尼克斯等巨星荣登第76届威尼斯影帝,而导演皮耶托马切罗也已此片勇夺比利时根特国际影展最佳导演奖

《马丁伊登》将于4月1日在台上映。

● 《ETtoday新闻云》提醒您,请给自己机会:自杀防治咨询安心专线:1925;生命线协谈专线: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