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乐融/《搭错车》:落幕后轻微厌世

▲《搭错车》。(图/陈乐融提供,以下皆同)

文/陈乐融

《搭错车》高雄演出完轻微厌世。不过反正只是短暂。放松午睡、滑脸书、朋友饭局整理照片。夜里走操场时其实已加快脚步,在想将交稿商业文案。说认真想,其实心里打算就算被退稿也不赖。整个人就是半耍废。

这回《搭错车》音乐艺术总监初体验,让我走出一点点舒适圈,深入体会剧场即无常」的道理。和果陀剧场或其他客户合作二十多年,只担任作者文字交稿后几乎不过问(也没机会过问)制作细节。这回一路跟制作人、导演和音乐总监密切协商,盯紧胎儿,直到美丽的她呱呱落地,甚至台湾六场,看一场就修一点,期待以更完整的版本巡回海外

脑筋快、少耐性的我,一向不喜重复,更不喜重复修正别人的错误。尤其再做一次也不代表定案,而只是薛西佛斯般重复指出不同的错误。

现场秀仰赖大量活生生的演出与技术,注定每分每秒都有意外。岔了音,误触按键,恍神忘词与乱讲,跳歪舞步,没走到光区麦克风失灵,少了几秒的换装。即便前置做好的内容,依然要人工配合,人工是关键。人是关键。

这些大小事挑战我的敏感与记性,锻炼进退与耐心。观众不知道的错误,已经看了不知多少回的我却耿耿于怀,演员台词稍有差池洁癖如我立刻警报大作老实说,那份耿耿如能影响大局,我乐意发挥机车精神,继续精实;但世间总有注定无法尽如人意的千丝万缕,套句写给剧中亚叔的台词:「对于那些我们无能为力的事,最好的就是放手。」

于是有时我会忍住不说,有时,也会为从来不感动的地方眼角润湿。那时的我又飘在身体上方,悄然注视自己这丁点的变化与发现。仿佛又找到千手观音的一只手、一只眼,多了一丝对人性的窥看角度

能搭上这班车当然庆幸。推出后见识的反应和某些潜台词,冷暖自知。但我毕竟和伙伴们说,知道自己做到了什么,是最重要的。而艺术达成圆满的秘方,也许永不在创作者手捏的这端,而在欣赏者脑补后自行拚上的那端。

●陈乐融知名创作人、媒体人、策划人。游走于作词家作家主持人编剧文化评论家品牌营销顾问人文心灵讲师等多种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