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乐融/纪录片《争气》:用音乐剧教育青少年
文/陈乐融
华裔美籍导演杨紫烨拍的香港纪录片《争气》,透过一个四校联合制作、带有融合教育理念的音乐剧,让不同身心状况与家庭背景的中学生(包括盲校视障学生),利用课余集训半年,透过艺术训练与集体生活形塑人格,是值得研究推广的案例。
原来香港初高中多是同一间学校办学,学校被分级为Band1、Band2、Band3。不同阶层的各校,再自己分出校内菁英班和放牛班。片中有女生因为自己比不上朋友的学校而哭泣,但也有一位胖胖的男同学这么说:
「念Band1、Band2不一定代表很好,你只会读书,我问你,你试过打架没有?试过玩乐团没有?我问他们懂不懂怎么搭地铁,他们不会,他们说我司机来接我,我不懂怎么搭车回家。我说那你死定了,世界末日要逃命时,你怎么办?」
这段反诘开朗又实际,不是出自老师劝导,而是他本人的自我开解。我觉得这段话一点都不酸。
爸妈让小孩光读书读到中学还不会搭公车回家,真的好吗?当然,喜欢阶级决定论的人,会说:好。
不是光反驳明星学校就是对,身为Band3学生,片中一个女生说,以前觉得没希望,但参与这出戏之后,感觉环境对人的影响不是死的。尤其看到比他们条件更差的视障学生还比他们认真拼命,受到很大启发。
其中一位才失明一年的学生,心态有更大转变。从唱歌跟蚊子叫没自信,到勇敢表现自己,还在片尾被选为致词代表之一,跟爸妈说:「我只是没有眼睛,又不是没有命。」更逼出满场的笑声与泪光。
最让我心有戚戚焉的,本片借助的教育形式是音乐剧,这让一直从事音乐剧编剧与作词的我,倍感亲切与鼓舞。当看到本来内向怯懦或桀傲不驯的青少年,最后上台搬演音乐剧,唱跳不输台湾一般剧场演员,真的很感人。
●陈乐融知名创作人、媒体人、策划人。游走于作词家、作家、主持人、编剧、文化评论家、品牌及营销顾问、人文心灵讲师等多种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