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教改 杨逸帆14岁开始拍摄纪录片《学习的理由》

▲《学习的理由剧照。(图/新北文化局提供)

生活中心/综合报导

今年20岁、被誉为台湾最年轻」的导演杨逸帆耗时6年拍摄反思台湾教育制度的成长纪录片《学习的理由》,9月19日下午4:30在「府中15新北市纪录片放映院」登场本片学生角度带领观众反思教改议题,今年7月甫获「亚美国际电影节」(AAIFF)「青少年制作奖」,欢迎购票前往观赏。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表示,青年导演杨逸帆,14岁时拿起摄影机,耗时长达六年拍摄《学习的理由》,记录他在国中时期面临基测大考时的心理挣扎与无奈,以及他与当时一起就读宜兰人文学校的4位摰友,在台湾教育体系下共同成长的故事时距6年,片中主角均已从国中读到大学,种种变化,更可窥见教育与人生一体两面。

杨逸帆就读的国中(宜兰人文国中小)很特别,是一所以适性教学理念的学校,独轮车戏剧舞蹈语文数学一样列为正课,纸笔考试往往也被专题报告取代,教学中没有分数与排名的竞争目的就是让学生充份探索、寻找自己的热情,然而学生最终还是会面临到考高中基测的压力。

杨逸帆表示,从升学考试教育体制中,发现台湾学校视野的狭隘,造就了许多不知道如何跟土地相处、跟社会互动的人。长达六年的拍摄期,杨逸帆透过本片开始深入研究教育,足迹踏遍海内外。他希望这部纪录片能让观众了解:教育应该鼓励大家成为探索问题的人,而不是等待答案的人。

除了充满前瞻性的作品《学习的理由》,9月府中15还选放了吴米森导演的《九命人》、《提着脑袋上学去》,探讨过去威权式教育中体罚、发禁的问题,除了思考台湾在教育改革时的文化矛盾,也让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课纲微调议题,能从过去转型经验去思考,人在面对改变时保守的心理抗拒为何。

另外,本月特别规划「教育.新思考」专题的免费索票场次,选映阿根廷《没有围墙的学校》、中国《出路》、加拿大无业世代》等纪录片,除了从国际经验取经教育改革的可能方向,也思考全球化问题对台湾教育会带来什么样的冲击

严肃的议题之外,教育的纪录片也有温情的一面,《我爱小魔头》新北市的老师,用他们的爱与耐心,让学生充满感激。九月的府中15,透过多面向的切入角度,希望让观众对教育的思考能走出一条宽广前瞻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