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多元入学受益者:开始纪录自己的学习历程吧!

▲探索自己的兴趣专长,开拓出更多潜力学生才能成为多元入学受益者。(图/Sahar Rana/flickr)

文/萧湘文世新大学研发长)

自从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霍华得.加德纳( Howard Gardner)在1980年代提出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反驳用纸笔「IQ测验」定终身的论述后,多元学习逐渐变成许多国家拟定教育政策时的核心思考。

多元学习的思考,旨在跳脱昔日以考试引导教学的思考模式,扬弃以成绩分数作为唯一招生选才的依据,让不同学生能根据各自的潜力特质适性入学。要让每位考生都能适性入学,同时兼顾公平原则实属不易。当考试成绩不再是唯一的评比标准时,众多学校老师家长考生自然而然会将升学准备重心移转到其他多元选才的指标上。

可想而知,这时的考生除了准备考试之外,还要疲于奔命地花更多时间参加各种竞赛、担任班级干部、从事社会服务、担任志工义工、拓展社团经验、学习各项才艺、通过更多证照检定、持续累积作品、以及撰写自传或研读计划等等。对众多考生而言,参加多元入学似乎不仅没有减轻他们在校的课业压力,反而增添更多额外的负担。

表面上看起来,学校的老师或家长考生都为了达成多元学习指标而更加忙碌。但从参与一系列活动的过程中,我们确实也看见孩子们逐渐跳脱过去被动过度规划安排的学习方式,转而发展出主动规画自我学习的能力

教育部为了结合新课纲,在民国110年即将推行的学生「学习历程档案」,便是为提升学生自我学习规划能力而设计。这里的学习历程档案,包含基本资料、自传及学习计划、必修与选修的课程纪录、课程学习成果(如具体作品)、多元表现(涵盖社团、志工服务、竞赛或大学先修课程等)及其他。

不论学习历程档案的格式为何,它毕竟只是一种工具。我们的教育不缺工具,缺的是可以支持与执行多元学习的信念和方法。教育是任何一个世代能力养成的基础殿堂,任何制度都需要审慎的评估与执行,才不会演变成另一次工具引导教学的恶例

如果我们的环境能让不同学生在多元学习轨道中主动探索出自己的特质、兴趣与专长,进而开拓出更多潜力与可能性,那他们才能成为多元入学制度下的受益者。

我们都希望看见孩子们在忙碌投入各种活动、竞赛、社团、社会服务,或选修各种课程时,能清楚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知道自己想要培养出那些知识与技能?知道将来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从此刻起,就让孩子们开始练习纪录自己的学习历程吧!

好文推蔫

陈宜倩/你听过跨领域性别研究吗?

何宗武名嘴化的大数据和金融科技--现代人随机起哄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88论坛粉丝团按个赞!

作者:萧湘文,世新大学研发长,本文经《立报》同意授权转载,以上言论不代表本公司立场。88论坛欢迎多元的声音与观点,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