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0岁开始 杰出领导人的职涯下半场

文/经理人月刊

杜拉克九十几岁还在为企业提供咨询查尔斯韩第49岁转换人生跑道、张忠谋54岁创业……,他们的故事都有一个共通处──让人衰老的不是年岁,而是放弃自我改变。管理学之父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有趣的事,都从60岁开始

「对我而言,『退休』这个字眼不存在。」这句话,出自直到九十多岁仍在从事教学顾问与写作工作的彼得.杜拉克,格外有说服力。 日本技术家学院荣誉教授上田惇生(与杜拉克相交逾30年、经手编译逾40本杜拉克著作)在《一本读通杜拉克》书中提及,「杜拉克常提到,自己60岁之后,有趣的日子才正要开始而已,还说他的生产力是在60岁之后才呈现飞跃地成长。」

映照杜拉克近96年的人生,此言不虚。以教学工作来说,在1971年离开任教21年的纽约大学后,时年62岁的杜拉克去到了加州,任教于克莱蒙大学(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直到92岁教完最后一堂课。以顾问工作来说,他九十多岁都还在为企业、大学、医院、政府、非营利组织等客户提供咨询,住所的访客也永远络绎不绝。

至于杜拉克热爱的写作工作,更是在他迈入耳顺之年后,生产力呈现飞跃性的成长。翻开杜拉克的著作年表,30岁那年,他的处女作经济人的末日》问世;往后大约30年间,他出版的著作约10本;直到65岁时,他完成的著作也不过是生平39本著作的半数而已。换句话说,从65岁直到95岁过世期间,杜拉克又完成了约20本著作,而且仍不断激荡出许多深刻而新鲜的观点。此外,他在《华尔街日报》长达20年、每月一次的连载专栏,也是从1975年、他65岁时开始的。

在《杜拉克看亚洲》一书中,杜拉克谈及了他一生中有几个重要体验,帮助他学习「如何随着年龄的增长,却不成为时间的俘虏」,还能让自己的生活与工作更有成效。1.建立目标与愿景:杜拉克在听到歌剧《法斯塔夫》(Falstaff)后深受感动,发现这竟是韦瓦第80岁时的作品,创作动机是:「因为我还没有感到满足。」自此,力求完美便被杜拉克奉为圭臬。 2.敬业自重:菲迪亚斯(Phidias)是雅典帕德嫩神庙」(Parthenon)屋檐雕像群的设计者,当雅典会计官拒绝为任何人都看不到的「雕像背面」付钱时,菲迪亚斯说:「诸神看得见。」杜拉克认为,成功的人注意细节,不愿只做平凡的事,而且凡事尽心尽力。3.三年学习计划:《杜拉克超强学习法》指出,每一年,杜拉克都会设定一个新主题,并以三个月的时间密集学习;在此同时,他也会拟定为期三年的学习计划。例如,三个月的主题学习可以是「中国明朝的美术」,三年的主题学习则是「精读莎士比亚全集」,两者同步进行。而这个习惯,他维持了七十几年。(整理撰文 / 齐立文台积董事长张忠谋:用10年黄金年华,做冒险赌注「如果你今年54岁,也许事业有成,经济无虞,你会选择(准备)退休,还是到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开创一个成败未卜的新事业?」2012年5月,电视节目主持人陈文茜在一场论坛中,提出了这个问题,而这正是当天与谈的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在1985年面临的抉择。

他的答案再清楚不过,他选择从美国来到陌生的台湾,在1986年成立台积电,为台湾打造出数兆产值的晶圆代工产业

张忠谋表示,他原本是打算用自己54~65岁这段「最美好的年华、人生的黄金时期」,协助将工业技术研究院,打造成世界级的研究机构;但没过多久,挑战变成了赌注,时任政务委员李国鼎要他创办台积电,「赌的是我剩下来的年华。」结果,张忠谋投入了那11年的岁月,成功打造了全球最大晶圆代工厂;更在2008~2009年金融海啸肆虐、年近八十之际,重掌兵符,甚至站上第一线接客户订单,带领台积电三年成长40%。

张忠谋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自喻:「老」绝对不是问题,关键在于「志」,只要健康状况许可,「我的志愿是让台积电在未来三年也能继续快速成长。」为什么老将出马,就成功打破了成长停滞的困局?迄今仍每天花6小时阅读的张忠谋,归因于自己向来大力主张的终生学习,除了汲取产业相关知识,更要广泛阅读、深入挖掘国际经济、政治、历史等领域的知识。(整理‧撰文 / 齐立文)

知名导演克林‧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持续学习,蓄积下半场养分 2012年超级杯(Super Bowl)中,克莱斯勒(Chrysler)汽车公司找来克林‧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献声,成为当时最受人注目的广告。 克林‧伊斯威特低沉而沙哑的声音,为低迷许久的美国经济注入一股勇气:「现在是球赛中场休息时间,也是美国的。这段时间我们历经分裂、争吵重重考验……,但走过困境,我相信这一切将会找到出路,如果找不到,那就自己开创一条!」

从中场困境突破重围,开创出自己的路,正是高龄82岁克林伊斯威特的人生写照。29岁以前,克林‧伊斯威特只是个好莱坞跑龙套的角色,他也曾经茫然地想着:「如果我这一辈子只能这样,该怎么办?」更糟的是,他的东家环球(Unite International Picture)甚至觉得周薪100美元花在他身上,简直就是浪费预算,竟以「喉结过大」为由,将他扫地出门。

直到34岁,克林‧伊斯威特才因《荒野大镳客》(A Fistful of Dollars)走红,之后又沉寂一阵;他不甘于此,52岁踏上自导自演之路,但接连交出几部作品成绩都差强人意,就在众人以为他已经逐渐黯淡之时,他却突破困境,在1992年凭着自导自演的《杀无赦》(Unforgiven)入围奥斯卡九项大奖,最后夺下最佳导演奖,尔后几部作品更让他的导演生涯屡攀高峰。

克林‧伊斯威特选择留在场上,掌握自己拥有的资源,在人生下半场另辟新局。他提到:「只要持续学习、改变,就会变成推进成长的动力。唯一会让人衰老的不是年岁,而是放弃吸收新知。」(整理‧撰文 / 陈书榕) (整理.撰文 / 齐立文、张良姿、陈书榕,编辑 / 陈清称,本文取材自《经理人月刊》2012年9月号)

全文未完,更多精彩文章请见本期经理人月刊「7个准备,40岁更成功」,全国超商书店热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