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铁延误看被轻视的专业

雨苍

今天看到苹果日报大篇幅报导《几分钟可解决的故障 高铁竟停摆4小时》(注1)这则新闻,让笔者深深感受到台湾人如何作贱专业

撰写过软体或是维护过资讯系统的人应该很清楚,一个系统出了问题,第一件事情绝对不是,也不该是重开机。有问题出现,代表一定是有程式在特定的系统环境下出错了。要找出问题,除了从程式码来寻找以外,还要从系统环境来找。这两个要素凑起来才能找到问题。但重开机就直接把系统环境还原,因此引发问题产生的原因消灭了,就很难再次找到原因了。重开机看起来是短时间解决了问题,但是问题并没有真正被解决。一旦满足了问题发生的条件,这个问题还是会再度出现。所以,通常面对这种状况,通常会立刻停止运作,在系统中寻找问题。若一时三刻找不到问题,也会立刻倾印(dump)当前系统,确定所有除错相关数据都有纪录后,先重开机或重置让系统恢复运作,减少对线上服务的冲击,事后再从保存的资料中进行后续除错。

这次高铁花了4个小时维修,最后重开机,有可能是已经找到问题相关来源,若尚未找到问题,也有可能已经保存好相关数据,最后再以重开机的方式恢复运作,事后进行除错。最糟糕的状况是什么都没有解决,在高层的压力下重开机恢复运行。我们不知道这4个小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但绝不能因为最后使用重开机的手段作为恢复运行的方式,就认定前面的步骤和过程都不重要,只要重开机就好。有许多人质疑处理问题还要花4个小时,高铁专业度不足;那么请问,面对一个这么大的系统,又牵涉到许多硬体、软体的整合,问题也是之前没有发生过的,4个小时之内要技术人员处理好问题,这个要求是否太过苛责?

今天记者撰写这篇报导,很明显是认为高铁号志系统的故障只要立刻重开机就好,不用停驶,数分钟内问题就可以解决。试问,如果不停驶就重开机,而此时刚好有列车正在行驶,是否可能因为重开机而导致高铁出车祸?若出车祸,要怎么办?另外一名联合报记者采访不具名专家,写出这篇报导《专家:可手动发车 不必全线停摆》(注2),笔者认为也有问题。笔者并非铁道专家,不确定真正的专家对此事的看法。但根据维基百科的资料,中国温州动车事故的事故原因,就正是跟这次高铁一样的号志系统故障。系统故障后,列车采取手动发车,结果造成追撞事故。据官方数字,一共有40人死亡、172人受伤(注3)。同样是号志系统故障,到底是延误4小时比较好,还是人命死伤比较好?如果是真的专家所言,笔者便不予置评。但这些评论来自于不具名专家,实在令人怀疑讯息来源是否真的为专家?

今天这些工程师花了4个小时维修系统、找出问题,是为了维持列车的安全,以及防止未来再度发生这样的问题。如果长官下令运转,这些原本被延误的3.5万人,将有部份可能因列车追撞而丧命。这些维修的工程师,才是真正拯救人命的英雄,但却被这些不专业的记者骂成狗熊。难道一定要跟中国一样,等到出事了,再来报导救难人员的英雄事迹,让长官「俯身献菊花」吗?

笔者在此并不是认为专家的话就不容质疑。首先,值得信任的专家应当俱备专业素养,以数据、理论及逻辑思考加以判断事物,而非以意识型态凌驾一切。面对使用者的需求和想法,专家也应聆听,并以简单扼要的方式尽量让使用者理解他们的专业处理方式,确保自己提供的建议、作法能符合需求。而使用者提供意见的范围也并非无限上纲。许多专家亦是提供服务给需要的消费者,消费者可在需求这方面和专家进行沟通,确保专家的服务符合自己的期待(例如高铁停驶后需提供怎样的替代应急方案);但在专业的执行上,就需尊重专家的判断(例如如何解决高铁故障问题、需花多少时间等)。如果真的要质疑专家的判断,那么也要做足事前准备,先阅读相关资料,从专业、理性的角度和专家讨论。在一个良好的专业人士及客户的互动上,互相尊重彼此各自的专业及经验非常重要。

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到什么?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台湾社会都弥漫着不尊重专业的态度。很多时候,台湾人面对自己不懂的专业,总是「不求甚解」,稍微用脑袋随意想想,就以不知道哪里来的自信冲上前去对着专业人士指点,或是强迫这些专业人士用自己的方式随意处理。反过来说,也有许多专家或政客面对使用者的需求的时候自我中心,听不到真正的需求,且以傲慢的态度回应使用者的质疑。在这件事情上,记者对着那些真正拯救了人命的高铁工程师指指点点,要他们「只要重开机就可解决问题」、「故障依然可以手动发车」,之前就有法官医生误诊为由把医生告上法院(注4),也有流氓因为不理解医生的医疗行为而殴打医生(注5)。在日前中国时报发的《被H7N9触动的记忆》一文中,作者也提到当时SARS时曾与患者家属有近距离接触,只是因为「淹没在人群,没有出现在镜头里,未接获通知,也不好意思开口。继续上班,追逐SARS。」(注6)。TVBS则是在报导新闻时访问「专家」鱼贩李嘉亮,称魩仔鱼就是指特定不会长大的鱼种,并非各种小鱼苗的集合(注7)。

这些人是台湾冰山的一角吗?其实不是,这些人是台湾大多数人们的写照。大多数的台湾人面对不是很了解的专业的时候,往往很少自己动手先去寻找相关资料,加以了解学习。而往往却以自己的想法随意推断,甚至轻视对方的领域,动辄说出「这不是很简单?为什么不这样做?」的话。面对专家的说明,台湾人也很少尝试理解,却常常断章取义,只取自己想听的部份。以笔者所处的软体业为例,许多台湾的老板面对专业的软体撰写人才,居然认为这些人「不过是坐在那边敲键盘打字,何必坐领高薪」(注8)?

一旦发生错误,台湾人会通盘检讨,找出问题吗?不会。很多时候,台湾人会很简单的只要求一个交代,然后用最简单的方式(例如重开机)来解决问题就好。就跟台湾的教育一样,只要可以找到「标准答案」填上去,就有分数了,就够了。至于这个答案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最好的答案?后续是不是还有其他需要注意的?这些都被忽略了,因为「拿不到分数,不重要」。所以发生问题的时候,台湾的记者就成为台湾人的代表,到处去「要一个交代」。至于交代合不合理?给出交代的人身份是否合理?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要如何防止这个问题再度发生?这些问题似乎就没有人关心了。整个社会就像看好戏一样叫嚣着要别人下台、负责、给交代,接着呢?没事了,被忘记了。同样的问题,还是会再一次的发生(注9、10)。如果这次高铁号志故障就简单的重开机解决,未来将可以预期同样的问题还是会一再发生,直到发生了人命损失,再来「痛定思痛」。

如果我们的社会真的认为「只要重开机就好,因为是几分钟可解决的故障」,会发生什么事情?以中国为例,每次地震,灾区就是豆腐渣房屋倒一片,没有人想着究责、防范,只有一片倒的报导解放军的英勇、救灾人员的英雄事迹,却没有想过,或许应该像日本一样,制定完整的法规、落实建筑的工法,减少偷工减料,自然就可以减少受伤死亡的人数。日本面对和中国四川雅安相近的7级地震,仅有4人死亡、10人受伤(注11),而中国截至目前为止却已经193死亡,12211人受伤(注12)。

每次的中国灾难都会被中国媒体塑造出一堆英雄。对比台湾这次高铁延误,工程师却被骂成狗熊,正应验了一句话:「灾难发生后才有英雄,防止灾难的则是狗熊」。如果希望台湾跟中国一样以人命为代价量产英雄,或是希望医疗继续崩坏、专业人才离开台湾,那么台湾人就继续盲目的轻视专业吧!

● 注1:几分钟可解决的故障 高铁竟停摆4小时: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30426/34978521/● 注2:专家:可手动发车 不必全线停摆: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7857119.shtml● 注3:2011年甬台温铁路列车追撞事故:https://zh.wikipedia.org/zh-tw/2011年甬台温铁路列车追尾事故● 注4:李英豪告台大名医胡瑞恒 医界同盟:法官玩法令人心寒: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0608/55081.htm● 注5:医师声请释宪 拒治黑道: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10626/33485499/● 注6:被H7N9触动的记忆: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3306/132013042500864.html● 注7:〈独家〉魩仔鱼非各种鱼苗 「网」开一面留生机: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nunumt198720130424181914● 注8:不懂技术的人,请不要对懂的人说这很容易:http://www.inside.com.tw/2013/01/25/im-sure-it-will-only-take-you-a-few-days-to-code● 注9:台湾人只在乎给个交待:http://blog.yam.com/eoiss/article/62069893● 注10:美国护士玛丽发错药之后(借鉴,如何看待出错、如何改进流程):http://plamc.pixnet.net/blog/post/27470846● 注11:2011年4月福岛地震:http://zh.wikipedia.org/zh-tw/2011年4月福岛地震● 注12:2013年雅安地震:http://zh.wikipedia.org/zh-tw/2013年雅安地震● 注13:本文网路发布地址为:http://goo.gl/OBm1n● 注14:感谢许多网友提出指正,在此感谢他们的意见。

编案:本文刊出后,仅一天就有5万网友按赞分享,到目前已高达6.7万人按赞,在网路引起极大回响;作者雨苍针对网友意见略微修正,重贴时间为4月29日上午10时45分。

►►点这里进ETtoday首页,一次浏览更多好看以及重要的新闻。

●作者雨苍,自由软体工作者,Python软体工程师。目前于上海担任软体工程师,兴趣为社会文化观察。雨苍的介绍:http://about.me/billy3321。雨苍的Google+:http://goo.gl/HsZDM。雨苍的文章采用创用cc by-nc授权发布:http://goo.gl/4GxCZ。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